A. 电影《金刚川》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电影金刚川背后的故事是抗美援朝时期金刚川战役,这场战役十分凶险,今天就跟大家来讲一讲这场战役的真实情况。金刚川中的老张,是根据人物原型还原的。整个金刚川,世界也是当时真实事件改编的金刚川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战役中,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了桥体用血和肉,筑起了金刚川上的水上道路,保证了战略物资的输送,张振志也因为这次战斗被华东地区授予工兵英雄称号。
B. 电影金刚川的简介
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战士要在第一时间赶往金城参加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如果没能及时赶到,对战况的影响可想而知。
美军也知道只要阻止志愿军通过金刚川,自己就能在金城大战中有更大的优势,于是配备着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以及多发子弹的轰炸机、战斗机不断轰炸木桥与志愿军战士们,而让美军惊讶的是,每次把桥炸烂,志愿军战士们都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重新修复木桥。
影片评价:
电影是分三个视角讲述,总共分四个章节,分别是士兵、对手、高炮班、桥。个人认为其实四个章节是以战斗的亲历者 →战斗较量双方→历史传承者这三个大的视角。那么作为观影者这三个通过视角也是达到了层层递进,逐步升华的过程。
通过老兵的一段旁白引入,然后以步兵班班长刘浩的视角来看,他们原本是这场战斗中无数战士用血肉之躯掩护过桥奔赴前线的部队,后来因命令加入了修桥的工兵连。这是让观众得以观看整个故事全貌的最好视角,以战争亲历者的角度迅速的投入到影片中去。
C.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金刚川》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而推出的一部电影,是一部为表达对中国军人的感激之情的力作。
电影《金刚川》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诠释,他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战役,影片以一条名为金刚川的河上为故事发展背景,以志愿军无畏美军炮火的攻击,拼命架起一条运送物资的桥梁为故事主要内容,塑造了此次战争中战士们有血有肉的爱国情怀,以及殊死拼搏的忠心赤胆。
英雄张振智与他的战友在河上用7天7夜的时间建出了一条桥,但是当桥已经完工时,美军却派来了轰炸机,在志愿军上方狂轰乱炸,把那所7孔的桥炸的只剩下2孔。由于时间紧急,张振智与他的战友没有时间思考太多,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再次修桥。
电影中对桥修好被炸,炸好又修这一段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通过观看这一片段,我们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当时作战环境的艰难,以及涌现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视死如归的勇气。尽管天空中处处藏着危险,但是他们还是坚守到了最后,等运输车把物资运通过这座桥运到了其他地方,他们终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无疑这部电影一定会激起许多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怀,对于大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能够唤醒大家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激荡。电影《金刚川》也让我们对于中国军人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即使用血肉也要筑起一道桥梁,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最重要的。
D. 《金刚川》喀秋莎是谁发射的
志愿军发射的。
在《金刚川》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志愿军动用了“喀秋莎”,一举摧毁了美军的榴弹炮阵地。这种火箭炮在如今看来,构造异常地简单粗暴。但是在二战时期,这种火箭炮曾经是“咆哮战神”式的存在,多次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在真实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的确曾经用这种火箭炮,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甚至一度让对方误认为,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原子炮”。这种火箭炮曾经一度被称为“炮兵之王”,它原本是二战期间,苏联为对付德国人造出来的武器。因为管状排列的外形,被德军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金刚川》:
《金刚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
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通过三个角度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
E. 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是什么武器
BM-13型火箭炮,俗称“喀秋莎”火箭炮,曾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
在《金刚川》电影中,数次出现了我军“喀秋莎”火箭炮的攻击场景,在大银幕上看起来像是漫天烟花,直击美军的炮兵阵地。从资料来看,它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所以才会在观感上像烟花。
《解放军报》刊文《“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详细讲述的正是“喀秋莎”的一些信息——BM-13型火箭炮,俗称“喀秋莎”火箭炮,曾用于抗美援朝战。1939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为BM-13型火箭炮。
这是一种多身管的自行火箭发射器,其发射器的主体是车载多轨道定向器,采用电子打火的方式点燃火箭弹尾端的推进装置来发射弹药。火箭弹战斗部装有TNT炸药,落地后会发生剧烈爆炸来杀伤目标,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个发射,也可部分连射,能在7-10秒钟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再装填一次只需5-10分钟,因而火力凶猛。
(5)金刚川电影武器是从哪里弄来的扩展阅读:
该火箭炮是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的。由于“共产国际”一词的俄文第一个字母是“K”,所以该厂把“K”字打印在炮车上作为本厂的代号。这种火炮在当时是新式武器,属于绝对机密,连操作人员都不知道其正式名称。战士们非常喜爱这种炮,看到炮架上的“K”字,联想到当时苏联正流行一首名为《喀秋莎》的歌曲,同时“喀秋莎”本身是苏联姑娘的常用名,于是给该炮取名“喀秋莎”。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打响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迎来了苏联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用凶猛的火力在朝鲜战场大显身手,在上甘岭和金城反击战中摧毁了美军信心。有资料显示,1953年7月13日晚9点左右,金城战役正式打响,志愿军集中了五个“喀秋莎”炮团和其他炮兵部队的上千门火炮,在这场战役中,喀秋莎火箭炮一共发动了69次齐射,帮助步兵取得了金城反击战的胜利,促使美国不得不尽快在谈判桌上妥协,为板门店停战协定的最终签订扫清了障碍。
F.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金刚川》改编制真实事件,据一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此场战役中的战士连续七次修复了37米长的大桥,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线的物资运送。
根据国家电影局的备案,《金刚川》在3月份才拿到拍摄许可。由于疫情影响,该片直到8月才正式开拍。此影片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片,通过三个角度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中的故事。
总体来说,阵容还是非常强大的,有许多的老戏骨,特别是张译和吴京,这两位老戏骨的演技和,做演员的敬业精神都是大家所认可的,所以这部电影小编觉得不会让我们失望。
G. 金刚川里面的喀秋莎是什么武器
《金刚川》中的卡秋莎就是炮兵之王火箭炮。卡秋莎这个名字是带有苏联神秘特色的名字,这款火箭炮的型号是bm-13,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吃过它的亏,所以这款火箭炮也被叫为鬼炮。
在《金刚川》电影中,数次出现了我军“喀秋莎”火箭炮的攻击场景,在大银幕上看起来像是漫天烟花,直击美军的炮兵阵地。从资料来看,它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所以才会在观感上像烟花。
(7)金刚川电影武器是从哪里弄来的扩展阅读:
卡秋莎其发射器的主体是车载多轨道定向器,采用电子打火的方式点燃火箭弹尾端的推进装置来发射弹药。
火箭弹战斗部装有TNT炸药,落地后会发生剧烈爆炸来杀伤目标,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个发射,也可部分连射,能在7-10秒钟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再装填一次只需5-10分钟,因而火力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