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征北战》故事,拍电影用真枪真子弹,它的经典台词多吗
近些年来,我们常看到一些制作水平不高的战争题材影视剧,一部分是大家纷纷吐槽的神剧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剧的战争片里,各种违反军事常识的画面也不断出现,这让很多观众大失所望。
最后,张军长被俘,战士报告他曾拿着小石头往自己头上砸,这个典故出处则是杜聿明。
看来项堃也是赚到了,一个人演了国军三大将领。
❷ 八佰中的飞机是怎么拍摄的
最近,战争题材影片《八佰》正在国内热映,该片讲述的那段历史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当年在汉口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就把这一英勇悲壮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部82年前在炮火中拍摄的影片名为《八百壮士》,其中导演应云卫、主演袁牧之都是宁波人,另一位主演陈波儿后来也成为宁波媳妇。
《八百壮士》工作照.webp.jpg
《八百壮士》工作照2.webp.jpg
影片《八百壮士》拍摄时的工作照
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拍摄了“八佰”
“《八佰》热播,引起社会各界对那段历史的回望与缅怀。事实上,第一版《八百壮士》是在淞沪会战的第二年(1938年)拍摄的,是由甬籍电影人应云卫担任导演、甬籍电影人袁牧之饰演谢晋元陵雹团长、后来成为宁波媳妇的陈波儿饰演杨惠敏。”8月26日一早,宁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江伟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感叹道。
“之前听说电影《八佰》的部分场景是在宁波拍摄的,后来梳理历史材料才发现,原来在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已将这段历史搬上了大银幕。”据黄江伟介绍,中国的电影发展史至今已有100多年,早期的中国电影在上海,而上海的早期电影,大多是宁波电影人创作的。
“《八百壮士》拍摄时,正值武汉会战,影片是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下完成拍摄的。”黄江伟通过历史材料介绍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电影界的精英陆续从上海会集于武汉。在这一支影视人才队伍中,就有电影《八百壮士》的编剧阳翰笙、导演应云卫和主演袁牧之、陈波儿。
剧照1.webp.jpg
剧照3.jpg
剧照5.jpg
电影《八百壮士》 剧照
导演1.jpg
宁波籍导演应云卫
陈波儿扮演的童子军杨惠敏.jpg
《八百壮士》中的陈波儿
袁牧之扮演的谢晋元.jpg
《八百壮士》中的袁牧之
袁牧之1.jpg
袁牧之
陈波儿.webp.jpg
陈波儿
合影222.png
袁牧之与陈波儿合影
阳翰笙,著名作家、编剧,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尺键帆起义军南征,任起义军政治部秘书长;应云卫,190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慈溪,著名左翼电影导演和制片人,1935年被单线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袁牧之,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40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波儿,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37年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与袁牧之结为夫妻。
1938年1月,阳翰笙在武汉提议电影界应成立全国性的组织,得到电影、文化、戏剧各界的一致同意,推定应云卫等35人筹组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阳翰笙等4人起草宣言。当年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是由汉口摄影场改组而成的,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第三厅由周恩来分管,主要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来自上海的进步艺术家纷纷参加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电影的拍摄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迅速壮大抗日阵营的宣传队伍,推动全民抗亮枝战运动的广泛开展。
在敌军的飞机轰炸下拍摄出经典之作
淞沪会战打响后,上海军民英勇抗战。1937年10月下旬,日军围困了上海闸北四行仓库,守卫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即“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坚守阵地、寸土不让,英勇顽强地抵抗日军。上海广大市民被八百壮士的英勇气概所感动,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守军。
当时,宣传文艺界被八百壮士的伟大事迹深深感动,迅速创作出一批反映八百壮士英勇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二幕剧《八百壮士》、歌曲《歌八百壮士》等。阳翰笙则迅速写出了电影剧本《八百壮士》。此时,谢晋元等守军仍被困在上海租界。阳翰笙希望通过《八百壮士》这部影片,表达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愿望。
电影《八百壮士》由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饰演谢晋元团长,陈波儿饰演女童子军杨惠敏。当时,应云卫、袁牧之和陈波儿一度被人称为电影界的“三杰”,他们三人“合作的影片虽不多,可是没有一部不是著名作品”。
《八百壮士》的拍摄条件十分简陋,器材匮乏,也没有摄影棚,拍摄组就在汉口杨森花园布景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武汉保卫战打响,日军飞机经常对武汉进行轰炸。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全体人员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不到半年的时间,即完成拍摄任务。
影片不仅表现了军队的抗日士气,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热情。正如阳翰笙所说:“在这个剧本中,我不单写八百壮士的英勇战斗,而且还写了工农商学兵、各人民团体对八百壮士的支持,这就是群众支持抗战,是全民的抗战。”
“这是事实的再现和血泪的结晶”
1938年7月,电影《八百壮士》拍摄完成后,立即安排电影放映队在各地进行放映,并决定将放映的全部收入,悉数购买书报等慰劳受伤士兵。
在“八一三”抗战周年纪念前夕,影片首先在武汉连映5天。此后,全国各地对这部影片的热情持续高涨。1938年9月6日,影片在香港平安影院放映。1939年2月,影片在上海新世界连续放映4天后,应市民要求,又在公共体育场连映2天。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摄影队在陕北榆林放映该片,观众达万余人。同年7月,影片在云南昆明南屏剧院放映。1941年4月,谢晋元夫人去世后,重庆唯一大戏院连续放映四场该片以示悼念。同年11月,电影放映第六队受邀在西安欧美同学会大礼堂放映该片。
《八百壮士》还在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法国、瑞士的反侵略者大会上放映,反响也极为强烈。1939年初,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会同中国电影制片厂将《八百壮士》译成法文,在法国各地影院上映。
作家郁达夫看过《八百壮士》后,评价说:“这影片的价值,是不可以和好莱坞或英德诸制片厂,在和平空气里所创制出来的诸种幻想的战事影片来相提并论的。因为一方面的作品,是技巧的搬弄和科学的运用;而另一方面的作品,却是事实的再现和血泪的结晶。”郁达夫号召广大华人在抗战中,“以八百壮士的孤军苦斗,来作我们的模范。我所以敢推荐这一个影片,希望我黄帝的子孙,都能一看此片,而来尽他们或她们对国家民族所应尽的责任。”
1996年,电影《八百壮士》荣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新进杯奖。
影片《八百壮士》拍摄结束后,阳翰笙与应云卫即赴重庆大后方,继续以影视作品鼓舞民众士气、支援全民抗战。袁牧之与陈波儿则前往延安,在延安,他们主要从事摄影工作,为抗战时期延安军民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影像资料。
“作为宁波人,感到非常自豪!”
“1938年的《八百壮士》,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快速完成创作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
“当时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国防电影’,爱国将领与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是一致的,大家有着共同的民族性。”
“当时的拍摄条件是现在人没法想象的,上面有敌机轰炸,下面炮声隆隆,大家仍在坚持拍摄,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同样可歌可泣。”黄江伟在解密这段历史的同时,感叹不已。
谈及这部82年前的抗战题材影片,黄江伟个人感受很多。 “首先,这么大的一个历史题材,在当年是由宁波团队来完成的,家乡人民的这种自豪感是非常强烈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非常感慨,感慨这些早期中国电影人的家国情怀,感慨于他们的这种使命感。用记录时代、呼唤民众的思路进行创作,非常的了不起。”第三个方面,回望宁波近现代文化艺术创作,尤其是在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的文艺精英在影视、音乐以及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对当下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希望这样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励大家继续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让更多的宁波声音、宁波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更多民众的眼前。”
黄江伟回忆,2017年,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举办了一场“甬籍近现代电影名家成就展”,袁牧之的女儿袁小牧专程来甬参加了活动,之后她又赶往天一阁查阅袁氏家谱,进行寻根。“袁小牧老师给我们提供了100多件有关袁牧之生前的珍贵史料,供我们进行历史文化研究,这些珍贵物品一直保存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中,为我们研究近代影视宁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鲜活、翔实的材料与依据。”
❸ 为什么很多经典的电影都是在保定拍摄的
保定历史悠久,文物古建众多,曾经拍摄过许多电影,有几个经典拍摄地。历史题材,古莲池,总督署,保留清末民国风格的西大街以及顺平王氏庄园等。军校广场,生态园是现代题材电影理想拍摄地。易水湖号称北方小桂林,曾是电影赤壁外景地,白石山,野三坡也是难得的电影拍摄地。
涿州影视城《隋炀帝》、《曹操与蔡文姬》、《汉武帝刘秀》、《古城黎明》、《秦始皇》、《中华文明》、《天下粮仓》、《七剑下天山》、《墨攻》等200余部影视剧在此完成拍摄。多部大片《赤壁》新《三国》《花木兰》《孔子》也在此取景。
❹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格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 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 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 ,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❺ 难得的好制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战争片《南征北战》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还记得这句经典的台词吗,老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的李军长由于被我解放军围困,突围无望急切恳求同僚张军长赶紧向自己靠拢的情形。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片,深受人们的喜爱, 观众把《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一起称为“老三战”,《南征北战》则排在第一位。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抗日神剧的出现,人们对军事题材的电影纷纷吐槽,什么手撕鬼子,裤子里面藏手榴弹,影片里各种违反军事常识的画面,也实时出现,军人留着酷酷的发型,衣服永远那么干净笔挺,女兵战场上穿着裙子等等数不胜数,让观众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样是军事题材影片的《南征北战》,却为什么很少让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实, 该片取材于解放战争在华东战场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一个战例,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以后,为歼灭敌人,大踏步后退,向凤凰山转移,最后在凤凰山围歼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以及增援的张军长的部队。·当时的创作组深入当年参战部队进行深入采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后形成了剧本。
第二,影片创作团队强大,在军事题材的影片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当时《南征北战》是作为八一建军节献礼的唯一影片,导演成荫领命后很快组建了一支创作班子,《南征北战》最早的底本儿来自一部话剧,该话剧由沈西蒙创作,描写了莱芜战役前后的故事,以这部话剧为底本,顾宝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队作家通力合作,最后形成了电影《南征北战》的剧本,为了加大影片的真实性,影片还专门请来了军事学院的战役战术教授。
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曾指挥过华东战场的开国大将粟裕,亲自为导演的讲解了当年战场上的各种情形和变化。林彪和陈毅元帅也对剧本其中的一些台词进行了修改。可以说南征北战的创造团队有二位元帅和一位大将当顾问。是后来的影片所没有的待遇。
第三,为了显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药 ,为了早日完成拍摄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级有关部门给《南征北战》剧组调来了刚刚从抗美援朝前线撤下来的一个团的解放军,他们同时带来货真价实的各种武器,从机枪,到装甲车,从坦克到军用吉普车等。更真实的再现了战争的真实场面。
《南征北战》炸药用的是货真价实的TNT炸药,由于炸药威力极大,拍摄时剧组也是小心翼翼,结果战士们没有什么事毫发无损,倒是当兵多年且从未负伤的导演成荫,腿上崩了两个小窟窿。
第四注重细节 ,《南征北战》影片里面的军人不但真实参加过战争,就连道具都是真的,里面战士们扛枪的姿势,打枪的手势,走路及说话的语气很有军人的气势,都是相当标准的,不像现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机枪手的旁边都配备有副射手。这是很多影视剧忽略的一个场景。
第五,演员认真体验生活, 体验生活这个传统是一个优秀演员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为了饰演好程蝶衣这个角色,提前半年来到北京拜戏剧大师张曼玲为师,不仅学,还去剧院看其他演员表演,最后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虽然最后自己以一票之差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后拿了戛纳最高奖“金棕榈”大奖,这与张国荣的出色表演还是分不开的。
《南征北战》的导演也是让演员深入体验生活,扮演男一号高营长的冯喆,由于长得比较英俊潇洒,他就主动要求去军营,每天他都跟普通战士一样,摸爬滚打出操训练,把自己打磨得像一个战争年代的军人。其他几位扮演首长的陈戈,王力,汤化达也同样在军营体验着生活。
饰演反派张军长的项堃,他体验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寻找关于原型张灵甫及其他类似的国民党将领的相关材料,他打扫出一间小土房,利用拍摄间隙深仔细推敲人物,对每一个内心动作和外部动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许多,银幕上的形象却丰满了。
第六,群众甘愿奉献 ,《南征北战》是在山东沂蒙拍摄的,这里是革命老区。由于当时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戏,可是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野,果树,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换外景地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影片拍摄进度,就在导演为难的时候,这一位老农民过来说:“这些树是俺们家的。为了拍电影我捐出来了,哪棵树碍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难!”老大爷的诚恳把导演成荫和人们深深感动了,于是一个班一棵树,凡是电影镜头带着的就用手捋干净,带不着的一个树叶也不准动,战士们便开始了特殊的任务摘起了树叶。
影片拍摄时也有许多花絮,一些解放军战士不愿出演该片,因为很多战士一听说自己要演国民党士兵,立刻产生了对抗情绪,好在一位营长做工作,战士们最后高高兴兴的投入到拍摄中。在山东青州拍外景,当地群众们看到一队戴着钢盔、穿着美式皮靴的“国军”走来时,许多人气愤地朝这些“国军”扔起石头。
影片还流传了很多经典的话语,例如参谋长感叹“ 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李军长喊话求救“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军长向张军长求援,张军长安慰他喊道,“ 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 ”等等。
结束语,由于影片的经典,在1974年由导演成荫率领一批人员拍摄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战》,经典的东西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回忆。
❻ 抗日神剧都是些什么导演,哪些投资人,哪些电影制作公司在拍为什么这样拍要求配图或视频
“抗日神剧”也许已经让你看吐了,各种手撕鬼子、石头炸飞机的桥段屡见不鲜,让网友们大呼雷人。可你知道这些电视剧都是哪些导演拍的么?
答案就是港台导演……观察者网这就给您盘点一下那些曾经拍过抗日神剧的港台导演们。至于要不要把这些导演拉进您的私人看剧黑名单,那就全凭看官个人喜好了。
1.《抗日奇侠》——【香港导演】
著名雷点:手撕鬼子
香港TVB导演,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
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抗日神剧,在一百部战争题材的片子里面,才能够出现一部优秀的作品。虽然网友们纷纷吐槽,但是还是不断有导演拍摄这些不合逻辑的电视剧。
剧中的台词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什么我爷爷8岁就被鬼子打死了,还有手撕鬼子这种情节。在这些电视剧里面,感觉中国军人分分钟就能够化身美国电影里面的超级英雄。
难道这些导演们不知道自己拍摄的电视剧不合逻辑吗?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够看出来,这些导演肯定也明白,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这么喜欢拍神剧呢?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酝酿很长时间,前期也要做足功课,甚至精细到每一个细节。很多导演只想着靠拍电视剧赚钱,一点职业素养都没有,所以优秀的电视剧从业者才会这么少。
拍摄这样的一部电视剧,既能够打着让年轻人铭记历史的名义,又能够毫不费力的赚钱,这些导演真的是名利双收两不误。
❼ 为什么国内反映国军抗日的电影少
因为国民党是反动势力,国民党是打着抗日旗号围剿我军,我军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❽ 国内那些拍摄抗日神剧的导演都是怎么想的
在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剧中,抗战题材电视剧、电影,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类型。一方面因为这些电视剧,有着精彩的打仗场景出现;而另一方面也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但随着抗战题材电视剧越拍越多,慢慢的这些片子也就变了“味道”。很多导演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获取较高的收视率,便不尊重历史,随意的改编,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部的抗日神剧,也就诞生了。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外,还因为这些抗战神剧,在初期还能够获得很好的观众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这类型电视剧越来越多了。
❾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抗日神剧
主要一是制作便宜,二是容易过审查。
教育部发文称,应当在教科书里明确关于抗日战争的时间线的表述,更准确的描述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的区分。诚然,这是尊重历史,中国的抗战确实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便开始全民抗战,从江桥抗战到之后大规模的察哈尔抗战,长城抗战,东北地区的民主联军,中国的军民们始终在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有部分网友和公号也开始吐槽了,是不是以后抗日神剧的台词就得改改了,从“同志们,八年抗战要开始了”得改成十四年抗战了,您倒是未卜先知。
以前的老片子比如《都雷战》、《地道战》都是良心片子,但是也会让人感觉战争有点游戏的感觉,鬼子哪有那么好打?否则会打十四年吗?在1945年日本都快投降了,还能在中国战场横扫千里,就更何况现在的雷人抗日神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