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近两年3D电影少了
的确,自从《阿凡达》带火3D市场之后,有一段时间,什么片子都会拍成3D的,不管什么类型的。武打的,动作的,枪战的,恐怖的。。。。。。。
然后,也带动了影院的硬件设施升级,现在哪怕是5、6线的县城电影院,都能放映3D电影了。
现在3D似乎没那么火了,这也是市场决定的,当然观众也已经审美疲劳了,对3D电影也没有那么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时间,很多电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类拷贝,由观众选择。
看3D电影要带眼镜,这个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观众也嫌麻烦了,特别本身就戴眼镜的观众。
从制作方来看,制作3D片的成本肯定会比一般的电影高。这是勿容质疑的。
从影院方来说,3D片的票价会比一般的片贵,然后又是3D眼镜,又要管理,本身观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会嫌弃。
既然,制作方,观众,影院都对3D电影有了隔阂,你说它还怎么火。
关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有不满意的请见谅谢谢!
自从卡梅隆用《阿凡达》“重新发明”3D电影以来, 3D几乎成为了大片的标配 。
伴随着票价和影院设备的升级,现在要拍摄、上映、观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错误”的举动。在这种背景下,诺兰的《敦刻尔克》依旧坚持用2D上映,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种艺术的自信。
在这背后的,是IMAX2D的《敦刻尔克》的不俗票房。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诺兰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也正在渐渐抛弃3D——尤其是3D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的时候,他们对于3D的放弃,似乎显得正确而且大公无私。
十月份即将登陆大银幕的《银翼杀手2049》,虽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却依旧选择了IMAX2D格式。
《阿凡达》
有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为什么导演正在渐渐放弃3D。2016年,好莱坞一共制作了68部3D电影,数量创造了 历史 新高。但是去观看3D电影的观众人次,却同比减少了8%。两厢综合,3D电影市场的缩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不仅仅是过暗的银幕亮度,笨重的3D眼镜以及超过2D影片30%的票价。最为关键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提升观影质量。相反,在很多场景中,3D反而成为了累赘。拖影、模糊、抖动,种种观影过程中的bug,已经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3D,反而是更好的服务于观众。
其实早在2012年,英国媒体就提出了 “3D热潮锐减” 的观点。只不过彼时3D正如火如荼,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时间转到2017年,3D电影已经经过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这种级别导演的实践之后,似乎已经成为了商业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电影语汇的一种拓展。
3D究竟有没有参与叙事,并且成为表情达意的电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这个阶段,基本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在《变形金刚》、《雨果》还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没有成为电影的语汇。所以,IMAX公司决定削减3D电影的数量和比重,来重振公司的口碑和业绩,也是有理可寻的。
在未来,3D是不是会成为电影语汇的一种,并像声音和色彩一样,成为一部电影“所必须”的部分,这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在电影语汇得到拓展的时间节点上,很多诺兰无法比肩的导演和摄影师,都曾经“倒行逆施”地开了 历史 的倒车。有声电影出现的早期,伟大的卓别林和更伟大的爱森斯坦,都曾经极力地反对“声音”这个电影元素。
但当时间沉淀,录音质量不再是技术掣肘的时候,这两位大导演并没有固执己见地抛弃有声电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独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独裁者》
技术上的问题,终究会被技术攻克;艺术上的事情,在艺术家手中,终究会变成艺术语言。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声音和色彩已经成为了电影的组成部分。假若在这个时代,拍摄一部黑白电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么一定是导演的艺术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术手段的限制。由此来反观3D这个技术性的命题,从3D rig到双镜头摄影机,甚至是卡梅隆宣称的,《阿凡达2》要是用“裸眼3D”技术——3D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技术革新。
在未来,这个商业“元素”是不是会变成电影的“固定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未知数。
《阿凡达2》
如果说,3D技术的未来是乐观的话,那么“3D艺术”的未来,则没有那么光明了。要成为艺术手段,需要参与叙事,并且表情达意,并最终参与并影响影片的“表现力”。但是无论是从《变形金刚》还是从《皮娜》,甚至是戈达尔的《再见,语言》来看,3D并没有参与到影片的“艺术层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于没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广告语”。无论是商业片导演的“被3D”还是艺术片导演的“实验试水”, 3D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 。
这个“小玩意”可以撬动市场和资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让票价上涨。唯一不能的,就是让影片变的更加好看,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D渐渐遇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言及此,美国媒体表示称,人们还是希望看到质量更高的平面图像,而不是立体图像。所以4K和8K方兴未艾,3D则遭遇了寒流。
美国媒体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导演回归到2D电影的范畴之中,但3D并不会消失,毕竟还有卡梅隆这样执着于3D的导演。
可以畅想的是,在未来,假若3D不再是制片厂强加的“任务”,而是导演“有意为之”的诉求,那么3D成为电影语汇,并被写进电影教科书,或许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个可以看到的事件。谢谢不满意我的回答请原谅。您的批评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谢谢。!
疫情么,电影院很难看到了,在家么没3D眼镜了
❷ 现在3D的电影多吗
3D电影本身就很少,这几年技术发展了,而且托《阿凡达》的福,全世界每年也只产几部而已,因为世界各地电影院的3D设备发展都不算普及,当然不会拍那么多3D电影。而且哪有那么多电影题材适合拍3D呢?也就科幻、动画、科教题材适合拍3D,而且还得看是不是大规模投资的大片,大片才值得做3D,一般片子从投资角度来说都不值得做。
再加上以前几乎根本都没有3D电影,不过是一些短的记录科教片罢了,因此整体看来,在世界电影库中,3D电影是非常少的。
即便很少,这些3D电影也不是每部家里能看到的,因为3D电影还有值不值得转为家用3D影片碟片的问题,还有转了之后中国引进不引进的问题,还有中国引进后价格高得离谱值不值得买的问题。
当然,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3D电影,但不要忘了,以后3D电视的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要想看,等以后3D片源够的时候再买就行了。
总之,目前3D电视不过是商家的噱头罢了,买了之后也没什么片子可以看,基本看完《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诸神之战》、《驯龙高手》、《玩具总动员3》、《史瑞克4》这几部片子就可以当普通电视用了。而且其中《爱》、《诸》还都是假3D,《玩》有没有3D都一样。其它诸如《生化危机5》、国产《堂吉诃德》就没有看的必要了吧。
北京旌云,视频光端机芯片解决方案,视频光端机芯片程序,高清光端机
❸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没有3d电影
3D电影答案是有的,不过现在是没有出这种3D电影票房,所以你要等一段时间
❹ 中国如果不是世界最大电影市场能有那么多3D数字电影吗
我觉得不能,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里,3D电影场次也已经超过2D,人次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有电影的参与者都想赚更多的钱。
❺ 3D动画电影《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将撤出春节档,网友对此感到失望吗
网友对此不是失望,而是感觉在意料之中。因为这部电影在春节档本就不具备优势,动画电影竞争太激烈,排片会比较少。
所以个人觉得《樱桃小丸子》会选择退出春节档去,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下,所做出的理智决定。与其冒着巨大的亏本风险,不如选择一个更加适合的档期上映。
❻ 3D 电影为何会遭到部分观众的抵制
我以前认为3D电影是潮流,所以越来越多的3D电影,虽然3D制作与电影效果的差异大部分都严重影响了观看体验,困倦,眼神疲惫。 直到我出国才了解,所有原创的3D电影都是2D版的影院,都是3D和2D排错开的,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外观,不会有所谓的3D特别版。 抵制3D不是抵制3D电影,而是抵制我们被剥夺的选择。
很明显,长时间看不到,长时间看到电子屏幕的高亮度,对人眼所造成的伤害更大。 无数病人因长期观察电子屏幕引起的近视眼病已证明,医生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所以有一天,3D可以裸露,不会让我变成6只眼睛,也不会让我的鼻子超负荷。 不会引起3D头晕,恶心和头晕视力障碍,不会诱发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 然后我每天都看3D。
❼ 为什么云视频里的3D电影那么少,不够看,怎么样看更多的3D
尊敬的用户:
您好,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便,云视频中的3D片源是三方维护后期会不定期更新,请您耐心等待;感谢您的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❽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不做3D了
现在的电影还有在做3D的。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3d详解: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图形。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计算机里只是看起来很像真实世界,因此在计算机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
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因为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时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将二维的计算机屏幕感知为三维图像。
基于色彩学的有关知识,三维物体边缘的凸出部分一般显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于受光线的遮挡而显暗色。这一认识被广泛应用于网页或其他应用中对按钮、3d线条的绘制。
比如要绘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显示高亮度颜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颜色勾勒出其轮廓,这样在视觉上便会产生3d文字的效果。具体实现时,可用完全一样的字体在不同的位置分别绘制两个不同颜色的2d文字,只要使两个文字的坐标合适,就完全可以在视觉上产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❾ 现在的电视为什么都不带3D功能了
2010年前后,3D立体功能一度是中高端电视的标配,很多厂商都在大力宣传,尤其是3D电影持续流行,仿佛电视没3D就落后时代了。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15年,之后就冷淡了下来,如今3D电视已经基本被淡忘,不但厂商不出,三星、索尼、LG等的3D电视面板都逐步停产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就是3D内容匮乏。
任何硬件想要发展,配套的软件生态必须跟上,就像Windows手机就死于系统不行、应用不足,3D电视也是如此。
其实有一段时间,3D内容看起来还是很多的,电影、视频、动画、 游戏 什么的都有,但真正用好3D效果的少之又少,因为成本太贵。 很多3D电影都是2D转制的,往往为了3D而3D,观看效果自然很一般。
结果就是用户花更多钱买了3D电视回家,却发现没什么片子可看,谁愿意再花这个冤枉钱。
另外,现在裸眼3D不成熟,有几家推出了一些这类产品但体验都很差,因此 必须佩戴3D眼镜,这又是一笔支出,而且戴着沉重的3D眼镜看电视,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对于近视用户来说。
在电影院偶尔戴眼镜看个3D大片还是很爽的,但谁会经常在家里戴这么个东西?尤其电视是家庭分享的,每个人都戴个眼镜的话……
除了3D,AR、VR、4K这些东西在电视上也是噱头成分居多,尤其是AR、VR。
4K还好一些,虽然现在资源也不多,但从 历史 看,1080p、2K的普及都是类似的路子,需要的只是时间。
电视厂商的特点是对流行趋势非常敏感,即使大家都不知道这项技术能不能成为主流,电视厂商也是会拼命追逐新技术,许多年以前3D电影刚刚借助《阿凡达》流行起来时,众多的电视厂商就纷纷跟进推出自家的3D电视,概念虽好,但是受限于稀少的片源和较差的用户体验,几年下来3D功能逐渐被冷落,当然也是被其它到来的新技术给掩盖了。
当年3D电视最火的时候,几乎是一台新电视都支持3D功能,但是目前实现3D功能还是需要佩戴3D眼镜,在电视开机率不断下降的今天,恐怕没有多少人还愿意额外佩戴眼镜来看3D影片,无论是偏振3D还是色差3D都会对画面产生负面影响,都不是非常完美的3D技术,何况到现在为止3D片源仍然很稀少,消费者都明白这纯属一项华而不实的技术,或许未来3D电视会普及,但是绝对不是今天。
到目前仍然有厂商在推出3D电视,但是比起当年来说数量少了太多,除了市场不认可3D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的电视卖点层出不穷,比如4K分辨率,OLED显示技术,HDR电视等等都非常流行,这些技术的特点是专注于提升现有电视的画面效果,4K分辨率比1080P清晰了数倍,配合HDR效果让人震撼,OLED随着成本的降低也大大提升了显示屏的色彩表现,同时也降低了延迟和功耗,消费者对于这些技术的接受度明显高于3D技术,所以电视厂商们也就逐渐放弃了3D这个卖点。
在电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每台电视带来的利润并不高,厂商必须把有限的成本空间用在刀刃上,当3D技术不再受追捧的时候,就必须果断放弃从而把成本用在更好的面板和显示技术上来,所以这几年的新电视很多都不带3D功能了,但是3D技术也未必会彻底消失,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电视自带裸眼3D功能的时代或许也不会太远。
我觉得首先是,现在大家连电视本身都看得比较少了,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电视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那么成为刚需,而且我身边的很多人买电视,主要是考虑其智能性,3D等相对来说算是附加值的性能,反而不是重点的考虑因素。
其次是,中国目前的裸眼3D技术发展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大多还都是2d转3d,可以选择的内容也比较少,感觉更多的时候是噱头和商家讲故事。如果真的要做高质量的3d电视,毫无疑问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上面提到了这只是作为智能电视的一个附加值,并非核心要素,所以花很多钱做这块的技术,也不太符合生产商想要通过低成本的3d制作快速盈利的初衷。
中国国内的3D电视,基本都还是需要辅助工具来完成比较高质量的3D观影体验。至少我本人会弱弱地觉得,裸眼3d其实让人看的挺难受的,时间长了之后头晕恶心,而且也严重影响视力,看时间长了之后眼睛会有重影。看电视本来就是为了休息,这样反而显得本末倒置。
但是,一旦涉及到辅助器材,一方面是这些辅助器材需要成本,且成本并不低,其次,不停地做加法,反而对用户体验来说,也未必是好事,显得鸡肋。
其实普通人对电视的需求挺简单的,硬件做的安全可靠、画质清晰、可选择内容多、售后及时就可以了,想要更多的要求,其实去电影院的体验会更好一些。
确实可惜,好在当年买了小米电视4k+3d+音响,至今爽的不要不要
买了个3d电影网vip,下载了大把以前没看过的3d电影,给我感觉,3d效果出画效果没有电影院厉害,但是入画效果很强,就是电视机看起来有很深的深度,很立体,入画效果,出画效果,都明显的很~~我个人是这种感觉~~
然后,还带着这眼镜去电影院看过,通用的,而且,自己带的干净,没有划痕没有油光~~不过也就测试一次而已,以后再去电影院也不会记得自己带眼镜。
小米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出过带3d的电视,好尴尬…绝唱,导致我家电视机停留在49寸,没有升级动力
电视上面要想看3d电影,其实要他的片源支持他的硬件设备支持,这样的话才可以看得到,要不然的话你单单推出三d功能,没有看的设备也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很多网站上的片子并不支持3d。而且我们是需要带眼镜的,是那种去电影院带的那种蓝白蓝黑眼镜。
再一个就是电视屏幕比较小,看起来的效果没有去电影院看的震撼。
所以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个片源的问题,如果你很多的电影电视都支持3d这个的话,那么自己买副眼镜,其实就可以看得到这个3d的立体效果了,所以说并不是电视不出这种功能,而是你的这种电影资源太少了。
在以前电视是有一种3D电视的,这种电视应该是希望获得3D电影般的体验效果。但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别说3D电视了,3D电影要想拍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当时的3D电视之所以没有成功其实还是存在很多的原因的。
1.片源少。就拿我们现在来说,不管你是看什么分辨率的视频都是需要有片源的。而当时的3D应用范围有电影视频动画 游戏 等,但因为成本太贵,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3D的片源更是少之又少。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一台3D电视最后发现能看3D视频的很少,体验也就更不好了。
2.裸眼3D技术不成熟。直到现在,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需要佩戴3D眼镜,不戴眼镜的话是很难看到3D效果。而对于3D电视来说需要达到的是裸眼3D技术,就是能够摆脱眼镜的束缚来实现3D效果。但是要做到欺骗人眼的技术就是实现视觉位移,因为每个人的眼球并不一样,所以要想做到这种视觉位移的效果还是非常困难的。
3.容易造成眼疲劳。我们去电影院戴上眼睛看3D电影有时候都会觉得头很晕,3D电视更是这样了,3D电视虽然模拟了人眼的成像原理,但并没有考虑到人眼对注视物模糊程度差异的调节,导致电视的3D画面不分远近呈现出的都是清晰的,从而刺激眼睛容易产生视疲劳。所以总的来说,3D电视在我们生活中还并不是很实用,要想在家里看到真正电影的那种3D技术可能还真的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
戴眼镜那种3D 就是假3D,它利用的是视觉误差,那根本不能算是3D,颜色都不正,现在都是的VR眼镜那种裸眼3D,之前都是炒热门儿而已,都是过度产品,就算是现在热门的VR 都只能说是过度产品。
现在的电视威慑呢都不带3D功能了?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实在是不方便,这是家庭电视3D普及的最大账号,3D眼镜有偏光和快门眼镜,快门眼镜需要充电,而且价格较贵,一般家庭如果每人配一个是非常浪费的;另一种是偏光眼镜,这个便宜,但是效果差。关键的是观看3D眼镜需要一个黑的环境,正常家里看电视,根本没有那么多机会家里全黑!
第二个,技术的迟滞不前,因为眼镜导致3D家庭推广出现障碍,但是如果技术革新,达到裸眼3D标准的话,家庭3D还是大有前景,可裸眼3D发展迟滞不前,成本昂贵,在电视在家庭中地位日渐下降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厂商原因因为3D功能提高电视售价,提高售价,只会让该品牌的市场得不偿失!
第三个,电视在家庭生活的地位日渐低落。电视成为了一个吃饭或者一块聊天的北京,单独时间看电视的情况越来越少,社交,也大批量转向了电影院,毕竟效果好,氛围好。
综上所述,家庭3D的发展受限于技术和电视本身,发展意义微弱,所以市场上的强调3D功能的电视越来越少!
很明显,3D会增加电视的成本,而3D功能所带来的盈利无法填补成本的缺失。
3D不再火热的其他原有有片源的缺失,维护成本的高昂,其次是3D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先不说电视,我来吐槽下影院3D,那叫什么玩意,画面很暗,字幕看不清!欧美国家一般很少放3d,国内经常放3d,都是2d转治的,票价还高!看长了眼睛累!
电视上的3d资源很少,买了三年只看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