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拍电影他们是一个个镜头拍,还是几台摄像机同时拍不同角度呢
是按场景拍,摄像基本上是2机位,一个全景, 一个特写(你看看电视剧就明白了)。通常拍多次,直到导演认为可以了,再进行下一个场景,特别的用长镜头拍摄,就是一个镜头拍到底的那种,但是通常在布景时要进行绿背景处理,后期换色,这种长镜头超烧钱,还有技术上的要求,所以一般少有导演用。另外声音也是现场录,但后期基本上都是后配。
Ⅱ 在反跳轴原则下,实际影片拍摄过程中一共有几种机位
一共有四种机位。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打机位、反打机位。
反跳轴原则: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
机位: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点的表述。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剧导演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4)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有的导演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导演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Ⅲ 拍摄多人场景电影需要几个录像机,怎么本放这些摄像机呢
多机位拍摄,可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事情,初拍影视的人,可要好好琢磨呦!
我们还要注意拍摄的一个规则,就是轴线规则,一般是不能跑到对面去拍的,这样越轴了,让观众摸不着头脑.越轴一定要"交待",否则不符合观赏习惯.所以一般多机位是在同一轴线一侧的.
仁兄你留意一下电影电视就知道了,没有"交待"是不会越轴的.
多机位还要多注意穿帮问题....一不小心那就白费力气。这就是双机位正反打镜头,一般是在对话镜头中使用一个对话镜头然后反打一个反应镜头或者平行对话,正反打镜头一般都遵循对称的原则,即景别对称.可以是过肩正反打也可以是内打,一般国内拍摄的电视剧和电影都是一部机器拍摄,,拍完一组正打,然后再换个机位拍摄另一组反打镜头,演员要最少演绎2遍。
多机位拍摄,不管是双方摄象师,还是后期制作,都很严格,所以也就诞生了现场剪切台有一个办法,试试看,使用视频叠加功能,关闭副轨音频。
1、预先有个分工,如果有对讲机在拍摄过程中相互交流更好,这个可以借用,内部通话系统根据楼主的状况就不奢谈了。哪个机位的拍特写,哪个拍中景,哪个拍全景,哪个反拍观众,哪个照顾主持人等,都要有个预先分工,不然可能出现相同时候都抢拍一个特写,或者大家都拍舞蹈造型等。
2、节目中间都不能停机,至少单个连续的节目中间不能停,这样后期只需要对一次音频,也才能够找到相同的时间不同的镜头。
3、如果可能,最好从调音台接一路音频到其中一台摄像机,以后作为保留的音频使用。如果不能做到,处于正中的主要负责拍摄全景的机器千万要做好录音,因为其它位置的机器和舞台音箱的角度变化较大,出来的声音不均匀。
4、后期采集不要使用分镜头采集,一次采集完。
5、编辑时,同时加载四个机位的视频到四条轨道,打开音轨的波形,找到一个典型的波形(如峰值的或者低谷的,只要好对就行),将四个机位的开始点对齐,然后根据编辑的意图选择相应视频,然后清除其它不需要的视频和音频,音轨最好在确定使用镜头后再清除不需要的,只保留计划好的,品质最好的那条。当然,精确对位并不能够精确到帧,但是可以到观众无法识别的程度。这也就是前面说到的中途不要停机的原因,至少单个节目中间不要停机,不然,后期编辑根本无法寻找哪个镜头时和哪个相同时间的。一个会议或者晚会,一次录完最好,这样只在开始对一次位就可以了
Ⅳ 多个镜头拍摄时,演员如何确定哪个机位在拍自己的
在多机拍摄时,都会有一台主机位。主持人是经过训练的,他(她)知道视线方向。谈话节目时,嘉宾看主持人就好了。
在1号机位当中,我们经常称1号机位为是安全条,为什么呢,因为往往在拍1号机位的时候,他会从头到尾完成整个对话的拍摄,所以又叫顶角机位或主机位,交代环境与人物关系。
4号和5号机位我们称之为外反拍机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带关系拍摄,过肩镜头。就是摄像机处于关系轴线的同一侧,向里对着主体,把两个人都拍入画面。表现为前景是谈话一方的肩膀,画面的主体是另一方谈话者。前景的演员背对着镜头,处于后景的演员是画面表现的主体。
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人物在场景中的调度处理应该体现叙事的需要,导演风格的要求。人物的调度既是任意的、主观的,又是受一定限制的。
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影机机位的调度。摄影机机位的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头意识和视觉语言的形式。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机位的设计与运用既反映了导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导演的叙事风格。
Ⅳ 电影中的机位有哪些
你说的是拍摄角度!!!介绍下“机位”:设定机位是电影导演首要而基本的工作。机位意味着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的确立。拍摄距离即景别,包括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拍摄角度包括仰拍、俯拍、水平拍摄三种。我们看到的任何一幅电影画面都是有一定景别和角度的。导演通过对景别和角度的设定,控制着我们在画面中观看到的事物和怎样观看这些事物。这样,电影中的每一幅画面便都生出了“魔力”,可以时刻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拍摄方式是指摄影机拍摄时的状态,一个电影镜头的拍摄完成摄影机可以是运动的,静止的,或者动静结合的。所谓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变化,这其中既包括摄影机本身的运动,也有摄影机镜头的景别和角度变化。利用景别变化、拍摄角度变化、以及摄影机的运动,电影导演可以在一个个电影镜头中灵活地展现情节、刻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