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电影的艺术——音效与对白(1)
音效,制作人可以通过数字录音来组合和处理声音,以增加观众对画面场景的情感反应。
在一部影片中具有强烈震撼效果的混合音中包含着多个不同的声音层次,它们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关于一个大雨滂沱的事庆卜故现场中,同时听到的可以有风雨雷电的声音,有汽车疾驰而过的呼啸声,有指挥交通人员的呐喊声,人们的嘈杂声,警车鸣笛声,救护车的轰鸣声……这所有的声音构成了紧张复杂的场面。
如被认为是电影声音史上里程碑的《愤怒的公牛》,《机器人总动员》的音效师收集和组合了2600种不同的声音来制造影片。
对白,电影中的对白在节奏上比较快,只选择重要的声音,加以强化,调整(音质,音量,混响……),以适应影片的需要。
对白在影片中不起主导作用,它服从于画面需要,但要避免重复的信息不断出现。
声音与对白的特殊用途。
1. 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感受。主体自己的倾诉,或声嘶力竭的吼叫,或如诉如泣的呻吟,或清脆嘹亮,或铿锵有力,都在展示着人物的情感。
还可以用周围的声音来衬托人物的感情,当愤怒的声音逐渐淹没在汽车声或夸张的声音中时,从人物扭曲的表情中却迸发出了更有力的声音,虽然我们听不见。
2.通过机械的声音表现情节。如汽车有节奏的鸣叫,呈现出一种欢快的旋律。一段长时间不间断的鸣叫则可能代表着烦躁,紧急的心情。
3.以变行的声音烘托扭曲变态的事件。最有感受的是在一些电影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电话。像神秘的勒索电话,骚扰电话或是变态狂的电话。加强了剧情的悬念,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4.被放慢的声音,就好像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一般。古怪,细致又夸张,以显示人物的内心思想。疲惫的喘息声,恐惧的尖叫声,痛苦的悲鸣声,亦或是搞笑滑稽的欢乐声,都在刺激着观众的神经,对角色剧情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用声音制造反差效果,在一组欢快的场景中,笑声不断,一副愁容满面的图片与此形成巨大的反差。
6.对选择的声音进行强调,比如若强调声音把画面变暗;利用闷屏的手法,强迫观众去听一段重要的声音;在繁杂的情节中提高声音的音量以突出其重要性。
7.用声音来表现质感,时间和温度。将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以表现声音的厚重,质感或丰富性;制造出特定年代的声音,像老式打字机,电报机或电话,就充分代表了它们的时代;表现温度的声音就像在冬天拍摄夏天的剧情,可以加入做差坦一些知了聒噪的叫声,倾盆大雨的哗哗声,而容易让人产生燥热的错觉。纯桐
2. 电影中声音的制作流程是什么
不是音频专业人员,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希望有专业人士指正。电影剪辑时,第一步是对板,即把分开录制的画面和声音素材同步。拍摄时的「打板」就是为了提供声画同步参考。这个工作一般是剪辑助理在拍摄时期完成。然后就是常规剪辑。这时剪辑师看到的素材基本是声画同步的。不过会有部分素材因为拍摄原因没有声音,例如升格或降格拍摄,特效素材拍摄等。也有现场原因导致的对话质量不高等情况。此时的对白和现场环境声都可以算做参考声。等影片定剪后,因为拍摄时很难做到百分百现场收录对白,基本上都需要重新补录部分对白或环境声。现场拍摄的声音环境很难控制,很难所有对白和环境声都能收到理想效果。有时为了控制拍摄进度,或者很难反复拍摄时,就会采用后期补录的方式。不过也有精益求精的导演会对现场声音要求很高。娄烨导演的《推拿》在拍摄时,为了能现场录到盲杖敲击盲道的声音,剧组挖开了数百米长(数据来自记忆不够精确总之是很长一段)的人行道,在地砖下埋设了话筒。影片画面定剪后,补录对白和环境声时,声音后期人员还需要对已采用的声音进行修饰。例如话筒员不小心蹭杆的声音,部分需要压制的噪音等。后期录音室补录的对白有时候也需要处理一下,才能和现场声音剪辑在一起时不穿帮。全部的对白和环境声处理完毕后,就需要根据导演的艺术创作需求,进行音效设计。音效设计和音乐作曲一般是相互结合的。进入时间点也会根据制作方法不同而不同。对白、环境声、音乐、音效等环节全部确认后,要进行预混,确认声音各元素组成比例。然后进行终混,完成杜比5.1或7.1或全景声效果。以上只是大致流程和参考,仅供爱好者参考。声音后期是非常专业化和复杂的流程,如果需要更专业化的答案,就需要音频专业人员来回答了。
3. 电影中的各种音效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就比如说 鬼片中的空灵音效就是一组大小不等的弹簧 焊在一块铁板上 用铁棒
划在铁板上 就能发出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