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d电影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
3D电影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技术瓶颈、制作成本高、观众需求变化以及市场饱和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3D电影虽然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但其技术仍存在诸多瓶颈。例如,在动作片或科幻片中,由于画面元素众多,制作难度往往较大,而且目前的3D技术尚不能在所有类型的影片中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3D电影的放映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如3D眼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有些观众甚至会因为佩戴3D眼镜而感到不适。
其次,制作成本高也是导致3D电影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制作一部3D电影需要专业的3D摄影设备和后期制作技术,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视觉效果的制作和调整。这些额外的投入使得3D电影的制作成本往往比普通电影高出很多。然而,高昂的成本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票房回报,这使得制片方在考虑投资拍摄3D电影时变得更为谨慎。
再者,观众需求的变化也影响了3D电影的市场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相较于早期的3D电影,现代观众可能更加注重剧情的深度和演员的演技。此外,随着在线流媒体服务的兴起,人们现在更容易在家中观看电影,这使得去电影院观看3D电影的吸引力降低。
最后,市场饱和也是导致3D电影减少的一个原因。随着3D技术的普及和大量3D电影的涌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观众对于3D电影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同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3D电影,这使得观众在选择电影时变得更加挑剔。
综上所述,3D电影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瓶颈、制作成本高、观众需求变化以及市场饱和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3D电影就此消失。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以及观众需求的进一步分化,我们有理由相信3D电影会以更加完善和多样化的形式重新回归观众的视线。
『贰』 为什么现在没有3d场的电影院
你好,因为三抵偿的电影院票价比较昂贵,看的人比较少,所以说现在还是没有翻底长的电影院
『叁』 为什么电影院现在不提供3d眼镜了
第一,3D影片刚在内地上映的时候,为了拉取更多的票房,为了让我们这些2D影迷爱上3D,他们免费提供3D眼镜,这样来稳定客源。第二,在稳定了客源的基础上,影院停止提供免费的公用3D眼镜,让我们这些已经爱上了3D影片的朋友自行掏腰包购买3D眼镜,这样影院不仅方便了管理,不用再为如何保管好3D眼镜而烦恼,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同时,我们这些3D影迷掏出票子买眼镜,影院的收入又多了。
『肆』 为什么近两年3D电影少了
的确,自从《阿凡达》带火3D市场之后,有一段时间,什么片子都会拍成3D的,不管什么类型的。武打的,动作的,枪战的,恐怖的。。。。。。。
然后,也带动了影院的硬件设施升级,现在哪怕是5、6线的县城电影院,都能放映3D电影了。
现在3D似乎没那么火了,这也是市场决定的,当然观众也已经审美疲劳了,对3D电影也没有那么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时间,很多电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类拷贝,由观众选择。
看3D电影要带眼镜,这个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观众也嫌麻烦了,特别本身就戴眼镜的观众。
从制作方来看,制作3D片的成本肯定会比一般的电影高。这是勿容质疑的。
从影院方来说,3D片的票价会比一般的片贵,然后又是3D眼镜,又要管理,本身观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会嫌弃。
既然,制作方,观众,影院都对3D电影有了隔阂,你说它还怎么火。
关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有不满意的请见谅谢谢!
自从卡梅隆用《阿凡达》“重新发明”3D电影以来, 3D几乎成为了大片的标配 。
伴随着票价和影院设备的升级,现在要拍摄、上映、观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错误”的举动。在这种背景下,诺兰的《敦刻尔克》依旧坚持用2D上映,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种艺术的自信。
在这背后的,是IMAX2D的《敦刻尔克》的不俗票房。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诺兰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也正在渐渐抛弃3D——尤其是3D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的时候,他们对于3D的放弃,似乎显得正确而且大公无私。
十月份即将登陆大银幕的《银翼杀手2049》,虽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却依旧选择了IMAX2D格式。
《阿凡达》
有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为什么导演正在渐渐放弃3D。2016年,好莱坞一共制作了68部3D电影,数量创造了 历史 新高。但是去观看3D电影的观众人次,却同比减少了8%。两厢综合,3D电影市场的缩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不仅仅是过暗的银幕亮度,笨重的3D眼镜以及超过2D影片30%的票价。最为关键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提升观影质量。相反,在很多场景中,3D反而成为了累赘。拖影、模糊、抖动,种种观影过程中的bug,已经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3D,反而是更好的服务于观众。
其实早在2012年,英国媒体就提出了 “3D热潮锐减” 的观点。只不过彼时3D正如火如荼,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时间转到2017年,3D电影已经经过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这种级别导演的实践之后,似乎已经成为了商业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电影语汇的一种拓展。
3D究竟有没有参与叙事,并且成为表情达意的电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这个阶段,基本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在《变形金刚》、《雨果》还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没有成为电影的语汇。所以,IMAX公司决定削减3D电影的数量和比重,来重振公司的口碑和业绩,也是有理可寻的。
在未来,3D是不是会成为电影语汇的一种,并像声音和色彩一样,成为一部电影“所必须”的部分,这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在电影语汇得到拓展的时间节点上,很多诺兰无法比肩的导演和摄影师,都曾经“倒行逆施”地开了 历史 的倒车。有声电影出现的早期,伟大的卓别林和更伟大的爱森斯坦,都曾经极力地反对“声音”这个电影元素。
但当时间沉淀,录音质量不再是技术掣肘的时候,这两位大导演并没有固执己见地抛弃有声电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独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独裁者》
技术上的问题,终究会被技术攻克;艺术上的事情,在艺术家手中,终究会变成艺术语言。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声音和色彩已经成为了电影的组成部分。假若在这个时代,拍摄一部黑白电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么一定是导演的艺术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术手段的限制。由此来反观3D这个技术性的命题,从3D rig到双镜头摄影机,甚至是卡梅隆宣称的,《阿凡达2》要是用“裸眼3D”技术——3D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技术革新。
在未来,这个商业“元素”是不是会变成电影的“固定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未知数。
《阿凡达2》
如果说,3D技术的未来是乐观的话,那么“3D艺术”的未来,则没有那么光明了。要成为艺术手段,需要参与叙事,并且表情达意,并最终参与并影响影片的“表现力”。但是无论是从《变形金刚》还是从《皮娜》,甚至是戈达尔的《再见,语言》来看,3D并没有参与到影片的“艺术层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于没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广告语”。无论是商业片导演的“被3D”还是艺术片导演的“实验试水”, 3D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 。
这个“小玩意”可以撬动市场和资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让票价上涨。唯一不能的,就是让影片变的更加好看,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D渐渐遇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言及此,美国媒体表示称,人们还是希望看到质量更高的平面图像,而不是立体图像。所以4K和8K方兴未艾,3D则遭遇了寒流。
美国媒体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导演回归到2D电影的范畴之中,但3D并不会消失,毕竟还有卡梅隆这样执着于3D的导演。
可以畅想的是,在未来,假若3D不再是制片厂强加的“任务”,而是导演“有意为之”的诉求,那么3D成为电影语汇,并被写进电影教科书,或许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个可以看到的事件。谢谢不满意我的回答请原谅。您的批评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谢谢。!
疫情么,电影院很难看到了,在家么没3D眼镜了
『伍』 像 万达 中影等电影院为什么没有3D或4D电影呢
设备太落后类
『陆』 现在怎么没有3d电影
是有3D电影的。只是可能有些电影院关门了,所以导致你看不到。
『柒』 为什么现在手机不可以播放3d电影
技术上其实不难实现,只不过没有这方面需求,看个3D电影在小屏幕上是不是有点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