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国影评人对吴宇森的变脸这部电影是怎样评论的
美国影评人对吴宇森的变脸这部电影评论如下:
1997年的《变脸》是吴宇森电影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着重刻画了女性角色的刚强和温柔,这一点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观众的认可,许多从不看动作片的女观众亦着迷于这部电影。
与以往处理人物的风格一样,该片的主人公亦处于正邪之间。片中约翰·特拉沃尔塔与尼古拉斯·凯奇,本来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但经过交换面孔后他们基本上成了同一个人的两种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节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坏人会比好人处理得更好。
(1)怎么评价变脸这部电影扩展阅读:
《变脸》是一部1997年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动作剧情片,由吴宇森执导,电影讲述FBI探员亚瑟追捕恐怖杀手凯斯特长达8年之久,凯斯曾杀害他的儿子,两人因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一次,为了调查致命炸弹的放置地点。
亚瑟自愿取下自己的脸皮,换上昏迷中凯斯特的脸,混入监狱与其匪党搭上线,以套出炸弹的放置地点。但是清醒后的凯斯也换上了亚瑟的脸,摇身一变为FBI探员,使亚瑟的家庭与事业陷入了危机,一场正邪两方的激战于是点燃。
② 美国电影,变脸的艺术特色分析
变脸的艺术特色分析我有的。
③ 变脸的影片评价
《变脸》把“变脸”这个川剧里就有的俗套桥段玩出了花活。先是警察变成了恶匪,后是恶匪变成警察。相貌互换,身份也互换的两个人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寻找我是谁”以及“找回身份”的旅程。这种哲学上的思辨,加之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以及片尾那一段在“镜宫”中的具有符号学意味的动作戏,再加上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特拉沃尔塔两位大咖的演技学,以及吴宇森的暴力学白鸽学,使得整部电影让人看起来回味无穷 。 (出自时光网)
约翰·特拉沃塔和尼古拉斯·凯奇这个神奇的组合,一个是昔日歌舞片中的舞王,一个曾是文艺片中的忧郁小生,结果殊途同归玩起动作片再度走红,而安排他们会面的就是吴宇森西征好莱坞的代表作电影《变脸》。《变脸》中除了吴宇森式的招牌动作戏外,最大的看点就是约翰·特拉沃尔塔和尼古拉斯·凯奇分别饰演了自己和对方,他们两个在同一部电影中过了正派和反派的瘾,而且还要同时是具有双重人格,变脸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阴鸷、尼古拉斯·凯奇的痛苦,让人记忆尤深 。 (出自时光网)
④ 电影《变脸》的赏析
1. 电影《变脸》由吴天明导演,是一部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和赞誉的艺术佳作。
2. 影片讲述了变脸王与非亲非故的孙子狗娃之间情感交织的故事,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生活的磨砺,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
3. 当狗娃不慎导致变脸王被困,他决心踏上寻找救援的旅程。途中,他遇到了活观音梁素兰,她的慈爱和力量虽然未能即时解救变脸王,却深刻地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4. 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转变后,变脸王观念彻底改变,对狗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尼姑的教导下,狗娃领悟了亲情的真谛,并终于称变脸王为“爷爷”。
5. 吴天明导演不仅影响了周任莹和朱旭等演员,其电影中的细腻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6. 尽管剧本情节相对简单,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变脸艺人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每一句台词都透露出东方文化的魅力。
7. 电影中巧妙的伏笔揭示了权力背后的冷漠与无情,引人深思。
8. 《变脸》作为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也在现代电影市场中显得格外珍贵,它能够触动人心,唤起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9. 尽管时代变迁,这类影片的数量减少,但它们的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凸显。
10. 《变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观众对真挚情感和技艺传承的追求,期盼更多这样的作品继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⑤ 电影《变脸》观后感
《变脸》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深刻,它讲述了一位四川江湖变脸艺人传承绝技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影片以绿色基调的水雾为背景,展现了变脸王划船来到四川一地的场景,这一段落立刻将一个江湖艺人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别人的地盘上谋生,变脸王不得不在语言上巴结各个社会团体。尽管他并非精通事故、八面玲珑,但他的老练和谨小慎微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他的变脸绝技令人瞩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地红人梁素兰看重了他的技艺,专程请他到茶楼商议,诚邀他入伙。变脸王性格直爽,很快就表示自己有自己的打狗棍,梁老板只好表示各奔前程。
变脸王在船上与狗娃相遇,狗娃的一声“爷爷”轻易地打动了他的心,他决定将绝技传承给狗娃。然而,当他自己受伤时,他才发现自己受骗。他想要赶狗娃走,但心里不忍。自此往后,狗娃还是狗娃,但爷爷已经是老板。
在卖艺时,他们遇到了兵痞,狗娃大胆地训斥兵痞,最后还是变脸王圆滑地处理掉。回去路上,他唱道,“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负”,反映了跑江湖的无奈与悲凉。
和酒店老板料到“活观音”,变脸王表示,“人家是龙灯上的脑袋,要亮了的,三或铅月里的樱桃,红透了的。我一个区区跑滩匠,那是乌龟爬桅杆,高攀不上。”但他也说,“活在自己身上,走遍天下不求人。”这表明他对自己的技艺非常自信和看重。
狗娃在船上做菜给老板吃,变脸王此时是喜欢这小丫头的,但也发发牢骚,“你要是个男娃多好啊”,狗娃则反问“我哪点比男娃差?”这是变脸王慢慢认可狗娃,最终将决定不在乎老传统,而传艺给女孩子的铺垫。
然而,狗娃在灯下偷看脸谱时不小心烧了船,终于还是离开了变脸王。再次被人贩子抓取,叫去照顾天赐。狗娃看天赐是个“茶壶嘴”,为了报答老板,天真的将孩子送到了船上。变脸王从填词口中得知他是“姐姐”送来,立马就想到狗娃,站在江边大声呼喊要她回来。可见变脸王是想念狗娃的。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变脸王对女孩子的偏见则再次消减。
然而天赐是当地乡绅文老爷的孙子。警察将变脸王以人贩子的身份抓了去,屈打成招,就要被枪毙。狗娃悔恨莫及,跑去看望老板,变脸王已经有些绝望,撕掉脸谱,流着泪极痛苦地说“我前生呀,欠你断头香,今世还你姓名债。”变脸王的无奈再次表现出来,作为一个信佛之人,相信轮回观念,也承认与狗娃有缘。这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对女孩子的偏见。
狗娃受了酒店老板指点去求梁老板,又以自己与变脸王看那出川戏《观音得道》时学来的方法,自挂舞台前要挟师长。小小年纪,又是女娃子,有此等魄力实在令人佩服。变脸王终于获救,答谢恩人时,梁老板说:“虽世态炎凉,可人间自有真情在。”
狗娃与变脸王再次相认,叫着“爷爷”,在人间真情里,变脸王将绝技传授给狗娃,享受着天伦之乐。
电影主题是歌颂人性的美好,人性的真善美终将战胜狭隘落后的传统观念。
电影中的文化包括四川的风土人情,如变脸、酒文化、佛教文化、茶楼文化、舞台文化和语言文化等。四川哥老会也在本片中多次出现,变脸王本人就是一位袍哥人。民国时期,哥老会已成为公开的社会组织,各色人等都加入其中。分“仁”,“义”,“礼”,“智”,“信”五派。而像变脸王这样的江湖艺人被划分到“信”之中,属最低档次。本片中各个戏剧矛盾的化解其实都以一个“义”字为主,哥老会对川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川人都重“义”。
在视听分析方面,画面以冷色调为主,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蓝色是水的颜色,这符合南方的气质。色彩的应用朴实、融洽、有亲和力。而雾气的浓重又有一种神秘感,营造出一种巴蜀特有的诗意。水墨画一般。
声音方面,影片配乐舒缓动人,借助川剧中的独特音效使画面与情节相融洽。
语言方面,本片的语言对白是一大特色。片中无数俗语恰当准确地推进着情节的发展,合理深刻地反映着人物内心和外在的活动。虽然借助魏明伦的编剧之功使得语言很有味道,但完全以普通话为主去演绎则无可避免地失去了俗语效果。川人讲话多将最后一个音节拉得很长,且喜用叠词,如变脸王从狱中出来时坐的那叫“棒棒”。很是可爱,有情调,散发出慵懒闲适的气质。说起这样的俗语来自然更原汁原味。
叙事线索是以变脸王对狗娃女孩子身份所持有的偏见逐渐消失的过程。
主要人物分析:
变脸王是一位坚毅、倔强而又无奈的转型时代善良小人物。他过了一辈子孤独的生活,对佛教极为痴迷,依旧是一个寄托于来世的小人物,加上卖艺时需要的快乐的精神气氛,都使他乐观开朗。经历得多,是江湖人,做起事来谨小慎微,老练。而对某些传统的思想的保守,略有些迂腐,坚持“传女不传男”。这件事上毫无犹豫,非常倔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坚毅,对自己精湛的技艺很自信,有自己的原则,能够做到“贫贱不能移”。最重要的则是其善良的人性内核,最终促使他放弃狭隘落后的传统观念。
狗娃生于重男轻女的时代,自己的命运使其不得不在别的孩子享受童趣之乐时就要承担太多,活着就是她最简单的愿望。但遇到变脸王后,享受到人生的美好,极为向往,暗暗地反抗,自觉做好每一件事,在老板发牢骚时也要说句:“我哪点比男娃子差?”这是一种抗争的宣言。同样很善良,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梁老板虽说是万人膜拜的红人,但有不幸的过去。对变脸王有一种同是艺人的惺惺相惜,在遇到后自然而然就想要拯救民间绝技。因为唱旦角,自知有着半个女儿身,在重男轻女的时代里,对狗娃自然也是一种同情。人如其名,“活观音”虽为戏子,但侠骨柔肠,接济帮助弱者。可是仍要借助于当权者的力量方可施救,也有其悲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