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黄晓明和赵薇在星光大道上
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是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地标性建筑。根据中国剧院发表的官方声明显示,《横冲直撞好莱坞》的三位主创也是经历了历时半年的审查才脱颖而出,获此殊荣,理由为“表彰三人对华语电影行业的突出贡献”。并且活动当天,是洛杉矶郡长来为赵薇、黄晓明、林诣彬颁发的证书,并将该日命名为“赵薇日”“黄晓明日”“林诣彬日”。
那么赵薇和黄晓明够不够格呢,咱们来看看就知道了:
电影方面:
赵薇每一部作品都基本是绝对女主角,首导电影作品票房口碑双赢。赵薇荣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影后,金像奖影后,华表奖影后(中国电影表演官方最高奖),百花奖影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影后,两届金凤凰奖影后,两届长春国际电影节影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影后,两次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中美电影节影后等。首导电影成功斩获百花奖最佳导演奖、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华表奖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和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中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联合国妇女署2013年度影响力女性奖等(仅计权威奖项,毕竟赵薇的奖项之多令人瞠目结舌);提名更不用说了。。
赵薇的电影成绩在同时代女星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在重量级奖项的斩获上,也就较章子怡逊色,不过大家也知道章子怡是电影咖,只专攻电影,而且有名导加持,过硬的电影质量使得奖项的斩获如鱼得水。反观赵薇,赵薇多年来没有经纪公司,处境之艰险可想而知。。赵薇的电影资源差章子怡太多了,根本不是大导演的菜,和国际名导李安、国内三大导(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没合作过。。。不过这更可见赵薇的个人实力。赵薇的厉害之处不止于此,影视歌导齐飞,在电视、音乐上也有不俗的成绩。。。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赵薇的厉害之处了。。。
重量级奖项:
华语五大奖:三金(金鸡、金马、金像),华表,百花;
国际A类电影节(15个):柏林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华沙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
中国影视界一线阵容:四旦双冰一蔬一汤
章子怡:金鸡影后一次,金马影后一次,金像影后两次,华表影后三次,百花影后两次
赵薇:金爵影后一次(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像影后一次,华表影后一次,百花影后一次,百花最佳导演一次,金鸡最佳导演处女作一次,金像最佳两岸电影一次、华表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一次
徐静蕾:百花影后一次,金鸡女配一次,华表新人一次,银贝壳最佳导演一次(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鸡最佳导演处女作一次
周迅:金鸡影后一次,金马影后一次,金像影后一次,百花影后一次,金像女配一次
范冰冰:东京影后一次(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马女配一次,百花影后一次
李冰冰:金马影后一次,华表影后一次,百花影后一次
舒淇:金马影后一次,金马女配一次,金像新人一次、金像女配一次,华表优秀境外华裔女演员奖一次
汤唯:金马新人一次,韩国百想艺术大赏影后一次(韩国三大影视奖之一,也是极好的,中国影人要拿更是不易,故加进来)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得不说,赵薇真的很厉害!!!她的地位,同时代女星很难撼动得了!!!就电影成绩就这么亮眼,加上电视音乐,更是惊人,综合实力中生代女星第一无疑。。。
相比赵薇,黄晓明的留印资格确实不足,加之近期频演烂片,口碑上更是招了黑,故招致网友的诟病。不过,不足也就是较赵薇的成就而言,在中生代男演员中,黄晓明仍是数一数二的。咱再来对比看看。。。
按理说,女星更新换代速度较男星快,可相比女星的一线阵容之稳定,内地男星的一线阵容代表四大小生是几经更迭不说,部分评选人选更是闻所未闻,可能后劲不足沉沦了吧。。。以下就列出中生代男星(仅计内地)的一众佼佼者进行对比。。。
黄晓明:金鸡影帝一次,百花影帝一次,华表影帝一次
刘烨:金鸡影帝一次,金马影帝一次
陈坤:百花影帝一次,华表影帝一次
邓超:金爵影帝一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百花男配一次
夏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帝一次,金鸡影帝一次,金马影帝一次
黄渤:金马影帝一次
文章:百花影帝一次
至于陆毅、佟大为、胡歌、冯绍峰、徐峥,他们也是表现抢眼的中生代男星,可大银幕之路上他们的演技尚未受到权威奖项的认可,仍需努力。。
就奖项而言,黄晓明仅次于夏雨,真心算是不错了。夏雨可惜就可惜在后劲不足。。。加上商业价值中生代男星第一,留印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说留印与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无关也确是瞎扯,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对于赵薇、黄晓明和林诣彬来说是契机,正是在这部电影的合作之际,他们三遇到了留印的举荐人七星影业的吴征先生。最终,经过半年考察,他们获得了留印资格。可见,机遇确是很重要,可没实力留印也不可能有戏。。。他们留印确是实至名归,继续努力才行哈!!!
㈡ 赵薇版花木兰的结局
赵薇版花木兰的结局是:本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想到皇帝为了停止这场战争,决心让文泰和柔然公主和亲。最后花木兰和文泰没有在一起。
北魏时期,有个小女孩叫花木兰(徐娇饰),与父亲花弧相依为命。木兰从小受父亲影响偷练武功,私学阵法,武艺高强。
木兰(赵薇饰)十八岁时,游牧民族柔然犯境,军情紧急,魏国全民征兵。木兰不忍年迈的父亲再上战场,便灌醉父亲,违抗军令,悄悄地替父从军。
初入军营,木兰精湛的武艺引起了副营长文泰(陈坤饰)的注意。但身份的危机却一步步逼近木兰。文泰和木兰并肩作战,胜战连连,晋升为将。
然而,木兰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逃避战争。相处中,两人渐生情愫。冒顿(胡军饰)围困魏军,眼看着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文泰为了自己的爱人,为了顾全大局,主动向冒顿坦白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木兰遣散了士兵,追随文泰的脚印,历尽千辛万苦,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爱人。
木兰和文泰回到朝廷,备受嘉奖。本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想到皇帝为了停止这场战争,决心让文泰和柔然公主和亲。
(2)赵薇星光大电影怎么样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1、成年花木兰 演员赵薇
花木兰十八岁时,游牧民族柔然犯境,军情紧急,北魏全民征兵。花木兰不忍年迈的父亲再上战场,便灌醉父亲,违抗军令,悄悄地替父从军。
在军营中她遇到了副营长文泰,两个人并肩作战,并在相处中渐生情愫。当文泰为了救她而离去时,花木兰遣散了士兵,追随文泰的足迹,并最终见到了自己的爱人。
2、文泰 演员陈坤
北魏某军营的副营长。花木兰初入军营时,其精湛的武艺引起了他的注意。文泰和花木兰并肩作战,胜战连连,晋升为将。
相处中,两人渐生情愫。在北魏军受困之时,文泰为了顾全大局,主动向冒顿坦白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3、冒顿 演员胡军
北方柔然部落头领的儿子,生性暴戾,意图吞并中原。为了获得草原上的绝对权威,他不惜弑父篡位;为了柔然的血统纯正,他不惜娶了他的亲妹妹。
电影介绍:
《花木兰》是由马楚成执导,张挺编剧,赵薇、陈坤领衔主演,胡军、维塔斯、房祖名、于荣光、徐娇、李玖哲等主演的古装片。该片于2009年11月2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真实的花木兰:
花木兰(一说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06年。)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
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
特别是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㈢ 林心如、赵薇广西扶贫为什么会被人叫停
林心如和赵薇去扶贫了,这一次去的还是广西比较贫穷的地区。
其实,这次的《还珠》双美再次重聚主要还是得益于赵薇的纪录电影《星光》的拍摄。因为《星光》的总导演就是赵薇。
既然是吧扶贫的事迹做成纪录片,那么就有了和当地老百姓杰出的机会。
趁这个时机,赵薇和林心如也是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扶贫调研。两个人通过实地的调研也是感受到天等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同时,也近距离的参与到了当地的扶贫项目之中,工作之余林心如更是和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过生日。
天等也是有着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所以你呢刚看到长寿之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而恰巧林心如赶上了其中的一位老奶奶过寿,就参与到了其中。除此之外,林心如也打算成为天等的旅游代言人,为天等的旅游发展出一份自己的力。
至于说上面网友的评论,至今也没有找到信息的来源何在!
而且,整个信息也是不完整的,至于说上面图中的那几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的问题,剧天等新闻报道网友传播的也是不实消息。这个老年人是当地的县委组织过来的。而其,她们也希望通过像赵薇、林心如这样的大明星来更好的宣传一下自己的家乡。
明星能够来到如此贫困的地区实属不易,不能让扶贫的事情断在流言身上。
如果国内的明星能够都能够像赵薇这样的扎实的做着有关乡村扶贫的工作的话,美丽的乡村一定会更加的美丽。
㈣ 赵薇这两年频繁的拍电影却不拍戏,是要准备彻底转行了吗
赵薇这两年频繁的拍电影却不拍戏,我觉得是她太累了,想歇一歇,做点其他的事情。
所以现在很多人发现,赵薇似乎淡出了荧屏,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很少看到她了。我觉得也不是她要彻底转行当导演了,是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休息。等到赵薇重整旗鼓的那一天,我相信她会给我们带来好的作品,也希望赵薇在繁忙的工作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家庭幸福,事业更上一层楼。
㈤ 花木兰的生平与资料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2009年汇集了中国影坛巨星赵薇,陈坤主演的电影《花木兰》真实自然感人堪称经典,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荣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等多项大奖。
生平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今安徽亳州)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民歌
历史上有一篇赞颂花木兰的北朝民歌——《木兰辞》,又称木兰诗,也是叙事诗、咏史诗。
木兰辞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故里
北魏宋州(今安徽亳州)在今安徽亳州市。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2007年5月2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出决定,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满了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英雄气概。
编辑本段考证
相关记载
花木兰(有学者考证,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12年,在从军12年后返乡,因不愿做魏主之妃,自杀。)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
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商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年代考证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木兰从军》
原文: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翻译: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皇上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买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余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编辑本段文化
中国木兰之乡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河南商丘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2009年10月26日上午,新落成的虞城县木兰文化广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备受瞩目的中国·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行。木兰文化源远流长,木兰故事家喻户晓。“虞城县木兰传说”是2007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国务院确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弘扬木兰精神和民族文化,商丘市从2000年开始举办木兰文化节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电影《花木兰》
2009年12月由星光国际领衔出品的中国电影赵薇版《花木兰》 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引国内外媒体关注,创新传统文化树新风。不但在国内上映时候成功迎战多部进口的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围攻,在海外市场上也表现不俗,实现了“走出去”。该片去年11月27日全国公映,作为2009年贺岁档第一部国产大片,《花木兰》凭借民族题材和演员阵容的双保险,高举民族题材的大旗,上映时在众多好莱坞大片的围
追堵截之下,创造了傲人的成绩。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太地区上映以来,票房已经突破1.1亿。《花木兰》海外再扬威,韩国首周末票房飘红华语片《花木兰》自9月2日起在韩国上映,首周票房名列票房榜前列,票房飘红。9月7日晚,在中国电影局参与的电影研讨活动中,现场表彰了近几年在“走出去”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有巨大影响的十部国产影片,《花木兰》、《赤壁》、《建国大业》等优秀影片均在其中。主演《花木兰》
的中国著名女演员赵薇更在2010年8月,出任第10届长春电影节形象大使并获得影后殊荣,2010年10月16日荣获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三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影后桂冠。电影《花木兰》成功斩获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花木兰》热映的消息不但登上《新闻联播》还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时代》周刊专门在官网上以《中国VS迪士尼:木兰之争》为题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本土的电影人也开始立足于发掘和创新传统文化,借鉴好莱坞的成功元素和商业操作模式。目前正在热映的《花木兰》正是一个很好的实例,经典题材加上国内一线的演员,以商业大片的模式加以运作,同样取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
编辑本段葬地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今河南商丘)谷熟县(今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型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漫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部分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