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觉得韩国电影《熔炉》应该如何看待
电影《熔炉》正是根据真实校园性暴力案件改编而成,该事件也是引起了韩国社会巨大的轰动,也因此推动了案件的重审,并且还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这也是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推动法律改革的案例。
该起案件的7名受害人1985年至2005年期间在光州光山区仁华学校就读期间遭到了学校老师们的性侵。侵害者造成原告外伤并被诊断患上“精神压力障碍”和“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
2012年3月份,7位受害者向政府等相关单位提出约260万人民币的索赔诉讼。原因是因为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而引起性侵事件,不过最终还是因为证据不足败诉,学校行政室长金某于2012年被重新审判,最终获得8年有期徒刑等多项罪名。
此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全国的轰动,电影《熔炉》是根据孔枝泳同名小说改编,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上映。
『贰』 如何看待韩国电影熔炉
我相信每个看完这个韩国电影的人都会泪流满面吧。甚至它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而成的电影,就让我们内心真的很有感触,我觉得这个电影真的让我们人类意识到有很多邪恶的地方,我们的法律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都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
『叁』 对于韩国电影《熔炉》应该如何看待
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部影片,大家可以去看看
『肆』 描述人性黑暗的电影都有哪些
我觉得一个是《熔炉》,一个是《素媛》。
这两部电影的相同之处一个是跟孩子有关,一个大概就是证明了人性到底有多么黑暗吧。直到电影结尾,坏人都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惩罚。
《素媛》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哭的不能自已,一个天真烂漫花骨朵般的小女孩,因为一次好心,被恶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施暴,以至于小女孩患上了心理疾病,看不得男人出现在她面前。最可恨的是这个罪犯至今都没有承认这一个犯罪事实并且今年就要被释放出狱。
『伍』 你怎么看待电影《熔炉》的结局
现在的电影很多都没有意思,因为大部分都是东拼西凑的一些烂剧情,看起来根本是脱离实际的生活,看起这些电影,你会觉得如坐针毡。不过我确实喜欢看电影,我也看过很多好看的电影,其中我记得有一部是韩国的电影叫做《熔炉》,这部电影播出以后引起韩国巨大的反响,确实是一部值得大家看的电影。
我看待《熔炉》的结局,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功劳是影响到一个政府的走向,改变一个社会的良知。《熔炉》讲述的故事是根据一个事实改编,电影播出以后受到大家的极度关注,《熔炉》的内容暴露出的是韩国虚伪的社会福祉机构,那里有很多侵害残障人人权的事情发生,而且是一些年纪幼小的天真孩子,这个电影引发了韩国民众的全民关注,残障人群体从此得到一定的保护。
《熔炉》的结局最后才是整个电影的高潮,那时候人群涌动对抗警察,最终揭开阴谋的时候,整件事情已经全部明朗化,此时的姜仁浩老师站在写着【请来雾津吧,白雾的城市】广告牌旁边,这时候他和广告牌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他若有所思的时候,似乎在看穿社会的黑暗。这个结局的出现,给人一种对未来的迷惘,也给人一种激励。这就是我对《熔炉》的结局的一些个人看法,不足之处大家多多指正。
『陆』 为什么华语电影近年来总是拍不出《熔炉》这样的电影
其一我们的电影工业化程度和西方尤其是好莱坞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流浪地球》是个很好的开端。其二我们的审查制度,到底对创作者的自由有无限制,这个目前没有定论,留给大家讨论。2010到2020年十年,华语电影十佳送上。让子弹飞 2010年>距离上一部神片《太阳照常升起》之后三年,姜文开启了他的民国三部曲。野性、想象力和浪漫主义,在这三部电影里随处可见。我倾向于把三部电影连在一起看待,它们代表了一个男人对于那个时代的自我代入。姜文的电影总是在刻意隐去某些东西,将说未说,欲说还休。给人留下巨大的解读空间。这就和他整天挂在嘴上的那句,人和人之间其实有很多的误读。他喜欢这种,甚至是享受来自于各类观众对他电影的误读。然后笑嘻嘻的躲在暗处看着大家,心里不由得泛起一句,怎么样,老子就是牛逼吧。如果是别人拍这样一部电影,大家可能全当爽片看了。但出自姜文之手,大家总觉得不那么简单。他一定是想通过这事说点什么。鹅城这个小地方的几方势力争夺,是不是也有点以小见大的意思呢。这三部曲是姜文在电影上全新的尝试,和他之前的三部有很大区别,是他在电影市场环境变化后,对于艺术和商业平衡的探索。《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依然都是上乘水准的作品。也许在商业上没有《子弹》成功,但在个人的表达上,姜文又向前进了一大步。钢的琴 2011年2011年上映,2017年重映。导演张猛之前的《耳朵大有福》让人印象深刻。这次的《钢的琴》可以说是一次爆发,无论在题材角度的选择,以及对整部电影节奏的把控,完全趋于成熟。另外把这样一部基调悲凉的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处理。既能在商业上降低观影门槛,同时又是一种很高级的讽刺方式。很多人戏称这部电影还可以叫做《杀死那个东北人》。影片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一位钢厂工人在下岗后,面对离家出走的妻子再度回来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展开。一无所有一事无成的男主,为了把女儿留住,联合厂里的其他工人,准备用钢厂的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台钢琴供女儿练习。导演把东北旧工业基地那种破败感捕捉的十分到位,在让人窒息的环境里,底层人民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产生各种荒诞想法,并付诸于实践。这样的反差让《钢的琴》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明显的戏剧冲突。小人物在大环境中无力的挣扎是这部电影的底色。这和我们后面要说的《大佛普拉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在导演给了它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影片停在了女儿用这台做出来的钢琴演奏的片段,让人在最后产生了一丝欣慰。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国产现实主义力作。万箭穿心 2012年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导演在13年的作品《大明劫》,而《万箭穿心》这部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导演王竞在创作上的最高峰。我经常说,我们其实有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商业上的失败而被埋没。这个时代大家更愿意把电影看作一种娱乐化的商品,而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影片讲述了一个苦命女人半生的故事,把生活强加给她的一切,一点一点的剥离给观众看,既心碎又心疼。导演在叙事的过程中,保持了极大冷静与克制。并没有主观的判断谁是谁非。而是把生活中的命运和无力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客观的展示出女主在半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在她认知范围内的自我反抗。生活强加于每个人的劫数,一个也不会少。而你面对这些劫数的方式,其实就组成了你的一生。颜丙燕用她极其出彩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完全融入了角色。让观众在共情上更上一个台阶。直到大家明白那句:“万箭穿心,习惯就好”的意思。狗十三 2013年>曹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和《李米的猜想》都是上乘佳作,尤其前者在15年赚足了口碑。但这个十佳里我仍然愿意给这部13年的作品《狗十三》,它一直被禁到18年才上映。影片的故事围绕着13岁的小女孩和她的爱犬爱因斯坦展开,再放大到女孩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单纯与执拗,在面对成人世界时所产生的各种摩擦,成为了女孩成长过程中的伤痛。一个人长大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导演把这个问题赤裸裸的揭示给众人。就像影片中的两场饭局,是导演给所有成年人的一记耳光。没有真诚,只有丑陋。拍的实在太过精彩。片尾,一直执着于寻找狗狗的女孩,却对于爱因斯坦视而不见。这样莫大的反讽最终成为女孩长大成熟的标志。这是一部青春片,但又不全是。影片以小见大,把孩子与父辈之间的关系,放大到整个成人世界的规则,那里有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肮脏的潜规则。远不如人和狗的关系那么简单。狗十三一语双关,如此深刻。一代宗师 2013年>王家卫这十年间唯一的长篇作品,精致如油画般的质感。一以贯之的摄影风格。它很王家卫,但又与以往的王家卫有所不同。相比之前的作品,尤其是同类型的《东邪西毒》,《一代宗师》所表现出的节奏感和故事张力更胜一筹,更加贴近主流化的叙事模式。影片场景的搭建十分考究,服化道做到了高度统一与还原。片中的几场打戏,在剪接上快慢结合。运动转场使用快速灵动的剪切,凸显比武的激烈。特写处运用慢镜,拳拳到肉打击感十足。《一代宗师》并不是关于叶问个人的传记片,更像是对曾经辉煌而又逝去的武林平添的一份追忆。这些追忆包括了名利,意气以及情愫。人呐最怕的就是重温旧梦。若近若离的情感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哲学。武侠片的文脉不能断,它是最能代表东方文化和美学特征的表现形式,从徐克到王家卫,从《卧虎藏龙》到《刺客聂隐娘》。再到后面要说的徐浩峰。武侠片不仅仅是古装片,更重要的是对于“武侠”两个字的开掘,其中所包含的逻辑与智慧是我们独有的,它涵盖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事风格。《流浪地球》我们固然要做,但武侠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更要香火延续,生生不息。最后墨镜王《繁花》搞快点。
『柒』 怎么看待韩国电影熔炉
我认为这部电影它的拍摄真的是非常的成功的,它能够通过电影这样一个方式,把一些社会中真实的案例和情况表现出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并且把这样一个问题让政府都能够得到重视,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它拍摄的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