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师好》观后感800字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老师好》观后感范文800字(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前天和小孙一起翘课去电影院看了《老师好》。之所以翘课是因为那天是她脱单的第一天,她兴奋着,我也兴奋着,于是前一夜双双失眠。她兴奋是因为结束了母胎solo,我兴奋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电影院没什么人,我们捧着嫩牛五方笑的颠三倒四,虽然故事发生在遥远的1985,但是并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小孙一边说这个事儿她干过,我一边笑这个人跟我高二一模一样,代入感极强。但是笑着笑着我们渐渐安静了,抽出了纸巾,连烤翅也不想吃了,抹起了眼泪。剧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难得的代入感让我们各自想到了高中时代。我们也一样经历过不达目的不罢休,经历了与老师斗智斗勇,经历了对某个人的眼神念念不忘,经历了眼泪与绝望,最重要的是,经历了那段晦涩艰苦却熠熠生辉的日子。于是在那样一个放松的时刻,对于猛然回忆起的压迫与紧张,我只好用眼泪表达自己的情绪。
于谦老师的京腔掷地有声。“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拥有了这最好的时光。”我在高中遇到了许多人,有的人让我永远怀念,让我对生活燃起了希望,但我同时挺小心眼的,所以也有的人让我永远记仇。我最好的时光可能不在高中,但我在高中遇到了最弥足珍贵的呵护。
高中的我过于沉浸自己的世界观,偏执的认为自己的准则才是正确的,忽略了多变性和复杂性,“一刀切式”幼稚的处事态度让我对生活望而却步。幸好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电影和好书,它们在温柔的帮我成长,幸亏我身边有最好的朋友,永远包容,永远有爱,也幸亏生活对我的敲打从不止步,让我从忧虑烦恼到接纳烦恼,让我从难以接受失去到坦然面对失去,让我明白宇宙的守恒规律,向每一个过客再见。
生活不会因为我的念念不忘给予我特殊奖励,所以无论是在炎炎夏日里怀念寒冬,还是在冰天雪地里回忆大汗淋漓,都是没有必要的,对季节应该如此,对人也应该如此。岁月蹁跹,我一路拥有,一路失去,我还是常常后悔,却再也不固执,因为人生的每一刻都有遗憾。
每个人,都只是经过。
周二学校组织观看由于谦主演的电影《老师好》,电影中的苗宛秋老师,似曾相识的情景,想起自己高中时光,但更多的是想起现在的时光。因为自己是老师,对电影中的情节感同身受,在观看过程中,我一边看一边回忆,看到苗老师的默默耕耘,和学生们斗智斗勇,我也是一边看,一边流泪。
当电影一开始,霸气的苗老师批评化妆,烫发,与一些调皮的学生斗智斗勇,互不相让。每一位曾经的学生的经历都那么熟悉,会心一笑。
洛小乙的出场,让苗老师颇感吃力,这个充满狠劲一根筋的学生,确实很厉害,天不怕,地不怕,又不爱好学习,又没有父母的庇荫。
洛小乙的性格和我班的郑泽城很像,那种不管不顾的执拗,略带幼稚的自以为是,以及不顾一切的狠劲,尤其是打架的那种气势,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挡的气魄。而郑泽城脾气有很大的转变,变成现在比较温顺,是因为我们班新来的宋老师,那一次他肚子很痛,打电话叫他的爸爸妈妈来接他去医院,他的爸爸妈妈却来不了,而我们学校医疗设备和药物极其简陋,治不了。是宋老师一直抱着他,给他按摩,用艾灸的方法,让他的小肚子暖起来,他痛得一边哭一边流汗,也是宋老师默默地在旁边给他擦汗,擦眼泪。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是宋老师一直陪着他,抱着他。
从那次以后,郑泽城对宋老师有了不一样的感情,特别喜欢粘着宋老师,宋老师长,宋老师短。而且,遇到问题也愿意说出来,会听从老师的建议。眼中的少了一些恨意,多了一些温柔。而且,学习也开始越来越好,遇到不懂的知识点,现在都开始经常主动问我。
还有,王海调皮捣蛋又聪明,特别像我班的曹珺婷。原来的珺婷是上课经常和老师顶嘴,下课和同学吵架,经常喜欢和一群男生吵架和发生矛盾。而她现在变得温柔多了,经常会去关心同学,对同学充满爱心。我班现在来了一位新同学梁博超,因为他的肤色是黑色,同学排斥他,没人愿意和他坐,而曹珺婷第一个站出来,当梁博超的同桌,这些学生的转变,是我在教师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学生的感激之情:不是幸运遇到好学生,而是与学生相遇,让彼此美好。
电影背景是八十年代的,但故事内涵消除了时代感。尤其是做为班主任的老师,更是让人怀念中学的班主任。
班主任都有一股“苗霸天”的霸气,用严格的班规和窗外“死神凝视”掌控着班级。尤其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也经常会整治“害群之马”,敲打破坏规矩的人。大错小错,都不姑息。我以前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人,也在操场和女寝后面拔过野草。那时候也很倔,越打压越反抗。喜欢在教室里和同桌下棋,班主任来前有望风的一喊,同桌拿张报纸盖住,装作一副在学习的样。这种反抗很冒险,却也有逃过一劫的乐趣。
我的初中班主任,肯定是知道报纸下有猫腻的。但他从没有去揭开。这得益于班主任的偏爱:对成绩好的同学的偏爱。电影里《老师好》里苗老师对安静同学的好可见一斑。这也是我的班主任对同桌的好。
初中班主任,有中考压着;高中班主任,有高考逼着。他们不能不偏向好学生,原谅他们的过错,对他们多加照顾。今时今日“唯成绩论”依然是中学班主任的标签,大而扩之,哪个领导不喜欢能做出成绩的人呢?
所幸,意识到这一点时初中才过半,还有机会挽救。受过几次小惩小戒,在班级里也有过任人欺负的时候,然后再对比成绩好的同桌所受的待遇,才知道是吃过成绩一般的亏。改变,始于那时候。此后,向着“安静”同学努力,也改善了和初中班主任的关系,过上了顺心的生活。高中时代也是,第一个学期很消沉,在班上都排不上名,和班主任都不熟;但分班后还是留在了原来的班级,成绩一下又好了,和老师的关系一下亲近了。读后感·顶着他的课代表头衔,偏偏我还总是请假,每每老师还是批了。现在想来挺惭愧的。
《老师好》的结局是个悲剧:苗老师最抱有希望的学生出车祸了,无缘当年的高考,以后考了两次失败了,最终放弃了。
我的高考也失利了,老师最不担心的学生考砸了,人生轨迹也改写了。就算现在释怀了,依然会觉得很对不起高中班主任。
尽管冲着成绩去的,但不可否认,那时候两位班主任老师都对我很好。可惜时光易逝,再也回不去了。
在学生会的组织下我们在晚自习的时间观看了《老师好》这部影片,看完以后我感触颇多。这部电影应当算是相当中规中矩的国产青春电影。
它展现了八十年代学生的血性、果敢、和无畏,又存在着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学生都会有的藏在最心底的一份温暖。那时的高中,爱恨交织,简单直率。但无论是那种情感,都好似蜿蜒婉转、细微绵长,它剪不断,但它又那么清晰。洛小乙与安静的的感情似乎并不是故事的主线,但他们的经历与老师的爱相互交织,成为了片中最精彩的高潮。我们会惋惜,二人的爱情连火星尚未擦出,就丧失了青春悸动的机会。也许这是一种遗憾,又或许是一种合理与天意,它让你丧失了在青春最好的年华里咀嚼到爱情禁果的机会,但它又让你在绝望中希冀曙光,在疯狂中探索理性,唯有经历了懵懂时期的挣扎,你才会寻觅到在成为“人”这个十字路口上最正确的方向。我感觉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围绕老师好三个字开展的,一声声的老师好有多少态度的转变,有多少种态度的变化。在剧中苗老师和同学们的战争中,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最后苗老师虽然年龄大了,但他还没有愚钝,因为他还爱着这群孩子们。在片中,师生间爱的表现直白又晦涩,我们的老师不善于言表,却最爱“润物细无声”,这片中的例子数不胜数:只因善良,免费为矿山中学的同学的.补习功课;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已经落入不归路的洛小乙;深夜带出因犯错而被拘留的刘昊,捐出工资去拯救刘昊同学的生命等等事件。高中时的学生是需要感化的,我虽然不甚了解八十年代的他们,但是没有恶意的桀骜、嘚瑟、随性的性格在未被好老师感化之前充斥着生活的主旋律,像阴霾笼罩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当然明白善与爱,当阴霾被拨开了,他们会用学生时代最真挚的幼稚去感恩,去报答,不然也不会帮苗老师找自行车,关婷婷也不会因为第一年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文艺晚会拿了第二名而愧疚。所有好的老师都是如此,他们会用自己毕生所学去期待孩子们,而学生总能用自己的真心报答老师。他们相互回应。正如片中所讲,“我终于明白,那时的自责或是不舍,其实都不重要。因为有些人看似已经走远,却从未真正离开。”
当我们离开校园时终会发现,一声“老师好”蕴含着你青春最美好的东西。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由张栾执导,于谦等主演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勾起了很多人对于学生时代的怀念,也让大家想起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电影《老师好》以苗宛秋老师(于谦饰)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片中苗老师一出场就展示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痛斥化妆、烫发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正面刚,一言不合就没收……这怕是每个学生都似曾相识的场景。影片以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形象为矛盾的起点,讲述了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三年来与这位班主任间发生的故事。这不是我们的故事,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为困难的同学捐款、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参加艺术节、争分夺秒的读书、偷偷摸摸的参加补习……每一个点都好像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这个故事展现的师生情一代传一代,时间在变,故事在变,师生情不变。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标准,这些经常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被被讨论的话题,一言不合就被广大网友群攻的教师职业,让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往往感慨,怀念80年代的师生情。当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用现代教师的四个标准时刻勉励自己,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老师h》不是一部简单的青春片,它在梦想与青春中加入了遗憾,在学生的生活中加入了老师,至此我们才发觉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可分割的,甚至说有遗憾才叫完美,有老师的青春才是青春。洛小乙活成了自己心目中军人的模样,安静一直都是那个可敬的追梦者,苗宛秋有着与学生们共同的美好回忆,想必不再为遗憾而悲伤,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故事没有交代同学们未来的状况,也许我们没有必要知道,他们已经将他们人生的序章展示给了我们,而我们也无需羡慕或为之感伤,只需好好欣赏,再低下头,像他们一样谱写自己的序章。青春该是一首优美的诗,不长不短,不骄不躁,青春没有结局,未来可期。
如果时光潜入海底,唯有记忆,将一切打捞上岸。
仿佛还是昨日,才走进这个校门,一晃突然只有两个多月,就要从这里毕业。
一部《老师·好》电影,笑里带泪看完,就如一道按钮,轻轻触碰,突然打开记忆的门,学校点点滴滴,在我脑海、眼前,幕幕浮现?
电影开场,一群活泼的学生就闯入了我们视线。立刻,电影的画面又切换到卷头发,涂口红,抽烟的各种顽皮的“猴子”们,甚至还有抗着斧头的“猴王”。他们的出现瞬间让班里沸腾。又不多时,一个带着眼镜,身穿浅绿色工作服的老师映入了我们视线。他一出场,展现着他的一招一式。各路小妖被他一一收服,就连最后的大boss也在一瞬间偃旗息鼓。最终,这群“皮猴”们,全都掌控在他的五指山间。跟随他的引领,奔向光明之路。
多么熟悉的片段,多么熟悉的场景。我的思绪瞬间拉回到近三年前。刚来新班时,前后左右环顾一圈,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他们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嬉笑,有的擦自己的桌子,有的甚至在打闹。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当时的我,还很羞涩。不过这只是我成为猴王的表象。没过多久,我就和大家混了个脸熟,每个人的名字我都烂熟于心。这正为我的修炼之路打下了基础。之后我便开始上课讲话,偷吃东西,打扑克,真的是无“恶”不做。班上的小猴子们也在我的影响之下,各各都法力惊人。正当我们洋洋得意之时,老班一法棍敲到了我们的头上,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被一顿教训苦口婆心反复教诲之后,我终于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慢慢的,我走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眼看着初中一程,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就要走到尽头,眼里的泪水却忍不住汩汩流下。
记忆里的那一张张笑脸,一次次流泪,一个个瞬间,都是我在取经之路上的满满收获。满满感动。感谢妖怪们对我的历练,感谢同伴们对我的帮助,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指引。感谢我的青春有每一个你,和身边每一个您,让我的青春满满的都是回忆。有欢乐,有温暖,有累,有努力。即使这取经之路多么艰难,如果给我机会,我也愿再走一遍!
青春是那么的美好,留下了我们奋斗的足迹。
青青,将成为我难忘的回忆!因为,青春里,有每天让我叫着“老师好”的您!还有携手奋斗,同伴的你!
❷ 《老师好》洛小乙结局是什么
《老师好》洛小乙结局是洛小乙会成为一名军人,因为当兵是洛小乙的终极目标,他费尽心机的想入团,无非就是为他当兵铺上一层路。并且他还有一位当兵的叔叔,由于没有父亲可以说这个叔叔就相当于父亲的角色。
在影片中他的叔叔要求他将高中读完才能去当兵,而洛小乙也最终完成了学业,但是成绩肯定不是很好。很大可能性是他成功的入了团,所以说成为一名军人是顺利并且也是合情合理的剧情。
在影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洛小乙是一名聪明领导力强的学生,只是不愿意努力学习。当他被关婷婷诬陷失去了希望后又开始了放荡的生活,就在所有人放弃他时苗老师将他从小混混那里硬拽了回来,并且终于将他内心的潜力给逼了出来。
当回到学校的时候,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他学习的决心。并且在安静班长被撞以后,他靠着强大的领导力带领着全班冲刺,相信即使他考的不会很好,也不会太差,但是能不能创造奇迹也未可知。
(2)洛小乙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老师·好》不仅艺术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真”——校园的天真、学生的率真、老师的真诚,而且炽热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爱生的真情、朦胧的爱情、互助的友情。这种“真”和“情”,以及它们各得其所的呈现方式,赋予了影片一种特殊的格调和魅力,让蹩脚的故事变得有意思,让粗糙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有了这种“真”和“情”作为底色,电影内外的笑声就脱离了段子的油滑,泪水也有异于煽情后的无感。而这种“真”“情”,正是教育类电影所缺的,更是当下越来越专业化的校园生活和师生关系中久违的。
❸ 为何于谦《老师·好》只有6.7分因为最好的时光,不该戛然而止
在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中,于谦凭借在电影《老师·好》中饰演的苗宛秋,夺得了最佳男主角称号。
毫无疑问,于谦老师在电影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成功地把一个刻板严厉,但又对学生关爱有加的老教师呈现了出来。相信不少观看过电影的朋友,都有在观影时被于谦老师打动的瞬间。
但于谦老师的演技得到认可,并不代表电影《老师·好》得到认可。
豆瓣电影网上,这部于谦老师表现出色,年轻演员没拖后腿,还有吴京、张国立、乔杉等知名演员客串的校园青春电影,只有6.7分。
在演员演技没有硬伤的情况下,《老师·好》为什么只会获得一个刚刚超过合格线的分数呢?
我认为与电影的剧情转折比较生硬息息相关。而之所以会转折太生硬,是因为缺少了一条能合理承载师生感情的主线,让一段段美好时光成为了戛然而止的遗憾。
电影叙事结构属于倒叙,是已经为人师表的王海对自己高中恩师苗宛秋的回忆。
剧情可以根据高中三年级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高一时期同学们与苗宛秋的斗智斗勇。
正直青春期的少年一个个都性格张扬不听管教,而苗宛秋却是一个严厉刻板的教师,对叛逆的学生严惩不怠。这导致了师生关系随着第一天见面时的各种冲突变得势如水火。
学生们为了报复老师的严苛,对苗宛秋最珍视的自行车动手脚,让苗宛秋生气却又无奈。
高一阶段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塑造电影主要角色的性格和铺垫人物关系。
通过36分钟的剧情,电影基本把苗宛秋的严苛、关婷婷的争强好胜、洛小乙的血性刚烈、刘昊的机灵圆滑等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呈现了出来,每个角色的形象都非常立体,不会出现让观众觉得“脸盲”的人。
其次,通过师生间的斗智斗勇,让人物关系进入一触即发的对立阶段,为高二阶段的反转做好了铺垫。
但电影却在转接时采用了一个慢镜头,并配以了一段歌颂友谊的旁白:
电影中的旁白,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这段旁白及5名少年踏步“向前进”的画面,与高二阶段班级参加艺术比赛歌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相互呼应,“启下”的作用是做到了。
但高一阶段的故事并不是为了歌颂友谊,师生间的斗智斗勇也不是为了让学生们“团结”起来做铺垫。采用这么一组慢镜头不仅无法承接苗宛秋对学生的从严厉到关爱的转变,让高二的故事展开得比较唐突。
也让高一的故事成了欲言又止的遗憾,让观众感觉高一阶段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高二部分的故事主要是讲述苗宛秋对学生的爱,先是以文艺表演的故事开幕,把苗宛秋严厉苛刻偏爱好学生的形象“一脉相承”,同时也通过方婷婷损害了苗宛秋的水杯反映了师生关系依然势如水火。
接着,通过苗宛秋为患脑瘤的刘昊募捐,表现了他的刀子嘴豆腐心;通过苗宛秋不放弃误入歧途的洛小乙,表现了他为了学生甘愿冒生命危险。
于谦老师和两位青年演员在这两个故事中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刘昊的扮演者孙艺杨,一边狼吞虎咽地吃兆高面,一边淡然地说出自己患上脑瘤却没钱治病。那种假装看破生死,实际却放不下的矛盾心情,被他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洛小乙的扮演者王广源,在浪子回头的那场戏里,从狂怒到自责再到懊悔,一连串的表情变化充满张力,让人对这个97年生的青年演员印象深刻。
于谦老师更亮猜胡不用说了,欲言又止的神情,充满关爱的小眼神,恨铁不成钢的声调,他通过各种细节生动形象地还原了一个倔强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但是,即使演员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内容,两个小故事也把苗宛秋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展现了出来,但却难以通过这两个故事产生“以小见大敬拦”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老师对全班学生的关爱。
尽管为刘昊募捐可以让学生团结一致,尽管让洛小乙“浪子回头”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苗老师的“大爱无言”,但两个故事都是指向一个学生,蕴含的 情感 还不足以反转高一阶段苗宛秋因为严苛和专制给全班同学带来的坏印象。
本来文艺汇演这种全班参与的事件是提升师生感情的契机,但电影却用来强化了师生矛盾,并为高三的文艺汇演做铺垫。 所以,高二阶段的师生关系由势成水火到相亲相爱的转变缺少了一个让感情有“落脚点”的具体事件。
高二阶段本来可以呼应主题,深入展示属于他们相处中的“美好时光”,但电影选择用两个小故事来“以小见大”,就显得格局不足,让他们的“美好时光”没有得到体现。
而且随着洛小乙事件结束,电影就顺势转折到高三阶段。
先是通过新文艺汇演、找单车事件,制造了师生间的新矛盾。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爱意发生冲突,让苗老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其次,又通过补习班事件及安静出事故摧毁了苗宛秋前半生的教书育人理念,让他最后不辞而别,使班级的毕业充满遗憾。
电影的结尾无疑是悲伤的。尽管交代了苗老师和安静的“重逢”,并通过一段励志的旁白及师生相聚的幻想表达了对师生感情的赞美,但并不能盖过高三阶段故事给观众带来的伤感。
又因为高二阶段的故事并没有成功地让师生间的“美好时光”得到体现,所以使电影的师生情不够浓烈,在悲剧结尾的影响下,让观众对电影表达的 情感 理解有点偏差。
相信不少观众看到最后都会有一个疑惑: 电影最后苗老师不辞而别是不是太不负责任?师生关系这么好,难道不是应该让学生的毕业不留遗憾才对吗?
其实电影之所以用苗宛秋不辞而别的结局,一来是为了尊重改编的真实事件,二来是为了让人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如果师生感情能在结尾前有足够的描述,这个带着遗憾的结局不仅让人感慨,还会让人对这段珍贵的师生感情产生更多的共鸣。
可惜《老师·好》三个阶段的故事,并没有能集中把师生的“美好时光”展示出来。高一阶段只展示了师生矛盾,高二阶段只展示了关于两个学生的故事,高三阶段虽然引入了群体事件,但都是带着遗憾收场。
三个阶段的故事虽然层次分明,但并无相得益彰。打算用单车作为主线,揭露师生间的 情感 变化,却由流于表面,无法让观众因为围绕单车的发生的事而引起足够共鸣。
所以,最终会让观众感觉师生间的“美好时光戛然而止”,并觉得充满遗憾的结尾有点“狗血”。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好》的缺点主要是缺少了一个能承载师生感情变化的合适载体。
电影选择用单车作为整个载体其实并不恰当。因为除了高三阶段找单车涉及全班同学参与外,高一拆除挡泥板和高二缠胶带都是个别同学的行为,无法体现全班同学对待苗宛秋的态度。
能承载师生感情变化的载体,最好还是集体参与的班级事件比较好。
经典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不得志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所特别的学校任代课老师,面对一帮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用音乐去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并让孩子们得到救赎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和《老师·好》的叙事结构很像,都是刚开始师生间斗智斗勇,中间因为各种事件让师生关系变得相亲相爱,最后因为突发的意外老师被迫离开学校。
但《放牛班的春天》比《老师·好》高明的地方在于,他选取了组织合唱团这个班级事件作为主线,把师生间的 情感 承载在一次次合唱的排练和演出中。
尽管电影中也有以几个小男孩为主的独立故事线,但是并没有像《老师·好》那样用于“以小见大”,表达师生感情的升温。而是让这些支线故事突出合唱团队对男孩们的影响,加强了观众对主线故事的共鸣。
这样的设定,不仅能让主线故事更加有共鸣度,还能让人物有成长的变化,让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能打动人。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老师·好》中,把文艺汇演当成主线,把人物小故事用于围绕文艺汇演这条主线,展示角色的成长变化,是否会让电影拥有一条能承载师生感情的故事主线,让他们之间的美好时光更加有“落脚点”呢?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认为于谦老师主演的《老师·好》在豆瓣上只有6.7分,是不是因为缺少了一条能承载师生感情的主线呢?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❹ 如何评价电影《老师,好》
《老师·好》铺天盖地的变通式票补,明暗角落的物料营销,间接体现了宣发的勤奋,预告片也剪的有模有样,信息量充分,这个直接还原1985年到1988年的高中校园电影,在怀旧性上,卖出了同类国产作品之前难以企及的票房高度。若于谦老师命硬,关于校园教育的国产类型片,将取得里程碑式的票房成绩,导演用一个说相声的捧哏巨匠做电影的引擎,一飞冲天。
这是个师生情谊为题材,主打师生关系的青春片 触动观众的难点就在于,为人师表和有教无类,放到现代 社会 之中,还能够被编剧赋予怎样的,既不过时也不老套的 情感 力量;同时,在行为解释的维度上可以获得哪些提升或者突破:电影中的年代戏设置,叠加高度压缩的记忆时空,再算上群像的人物表现,如果放任套路式煽情的故事走向,输出牵强而具压迫性的价值观说教,那就无异于灾难。
影评一:《老师·好》并没有高超的电影语言,无论镜头、场景调度、配乐以及各种元素的融合,都并不十分出色,观众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部短小的电视剧。影片在情节设置和氛围营造上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就让银幕焕发出蓬勃的亮色。影评二:《老师·好》不仅艺术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真”--校园的天真、学生的率真、老师的真诚,而且炽热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爱生的真情、朦胧的爱情、互助的友情。这种“真”和“情”,以及它们各得其所的呈现方式,赋予了影片一种特殊的格调和魅力,让蹩脚的故事变得有意思,让粗糙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有了这种“真”和“情”作为底色,电影内外的笑声就脱离了段子的油滑,泪水也有异于煽情后的无感。而这种“真”“情”,正是教育类电影所缺的,更是当下越来越专业化的校园生活和师生关系中久违的。
《老师,好》是于谦正式主演并担任监制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笑点密集、剧情并不复杂的青春电影让观众看到了浓浓的师生情和满满的真情实感。老师1965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被录取,只好去上了师范,来到一个小县城做中学老师。他曲折的求学经历,让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希望他的学生能够实现他年轻时的梦想。 苗宛秋这一角色成功塑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式家长和中国式教师的缩影:他们的确对孩子非常认真,对孩子成绩高度关注和负责,非常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好大学拥有一个好的人生。但他们问题在于,喜欢打着“为你好”“为了你的学习和成绩”的旗号,不遗余力地压制你的一切创新和自由。
看到老师好这三个字,心想:不会又是一部高大上,伟光正的作品吧。不自觉脑补了很多情节和套路,老师如何不辞辛劳,如何默默付出,如何爱护学生。看完《老师好》发现果不其然。
无论是免费给学生补习功课,还是为生病的学生募捐,抑或拯救一个差生。剧情中多少显得中规中矩,无外乎一片平淡的流水日志,但看完还是忍不住写写这部电影,除了数不完的打酱油明星张国立,吴京,何兵,胡军,可以全程带入刘昊然的男二外,最重要的当然是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和处理,把主角还原成一个人来讲述。这是一个好老师,但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甚至还有诸多问题。
苗宛秋考上了清华,却因家庭成分的原因无缘大学,便去了南宿一中当老师。连续多年被评选优秀教师,直到遇到了电影中的一帮孩子。孔子说,有教无类,苗宛秋多多少少是戴有色眼镜的,第一堂课看到洛小乙拿着斧子进班级,随后自己的自行车被破坏,直接认定是洛小乙带头做的,论洛小乙强烈反抗,反抗无效。
洛小乙想要入团,便买块雪糕贿赂下苗晚秋的女儿,苗宛秋看到脑补的全是洛小乙要绑架或者伤害自己的女儿,拿着棍子一顿乱挥。当然这些情节制造了不少笑点。
与之相对应的苗宛秋看到学习优异的安静,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无论是任命班长还是保送学生的选择,苗宛秋给予安静太多厚望,想着这个孩子能实现当年未尽的梦想——考上北大。
安静在高考前出了车祸,自然没能如愿,随后复读两年成绩也都不理想,是的,苗晚秋并没有培养出一个北大的学生。高考前夕,为了不让学生们浪费时间,苗宛秋禁止大家参与艺术节的比赛。去年因为染指甲得了第二的关婷婷心有不甘,偷偷组织了一个小队伍,找时间练习。却还是不幸被苗宛秋发现。
当然被扼杀了,除了关婷婷倔强的一个人在天台上继续练舞,其他人乖乖的回到教室,直到比赛的当天晚上,大家担心的表演,无心学习,想请假支援关婷婷,却仍被苗晚秋阻止,学生们一个个冲出教室,一个人上台的关婷婷后面多出了一个队伍。
如何面对平凡人生,才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课题。
一个人留在教室的苗宛秋想到的是自己当年高考前的画面,紧张的备考氛围中,苗晚秋在班上吹起了口琴,老师张国立看到了并未阻止,等他把曲子吹完。从这一刻起,苗晚秋的思想开始动摇了,无论是有色眼镜看学生还是把自己的路径投射给学生,抑或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苗宛秋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好一个老师。
如愿去到清华的苗宛秋,大低也不会去做一个老师,老师是苗宛秋人生无奈的一个选择,反过来说学校何尝不是苗宛秋人生的庇护所,但做了选择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存在诸多问题,那就改吧,故事要结束了呀,怎么改呢?
说不好听点,苗宛秋在高考前夕当了逃兵,去到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说好听点,苗宛秋去寻找他的初心去了,你看多么让人无奈的人生,诚如讲一个平凡大学老师故事的《斯通纳》所言:“你也在弱者之列——你是一个梦想家,更是一个疯狂世界的疯子,但是你有一个顽疾,你觉得这里有某种东西值得去寻找,但你很快会明白,你将同样因为失败而与世隔绝,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拼搏,你会任由这个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来,你还躺在这里纳闷到底做错了什么,因为你总是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而他没有那么东西,他也不希望如此,棉花里的象虫,豆荚里的蠕虫,玉米里的穿孔虫。你无法面对他们,你又不会与他们搏斗,因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执了,你在这个世界没有安身之地。”
这样看人生似乎太过悲观,权且这样理解苗晚秋的出走吧,苗老师自觉没当好一名教师,怀揣老师当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教诲,去到一所山区小学,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 健康 快乐成长。故事的最后,坐在轮椅上的安静看到了老师——一个头发白了的平凡老人的背影。
安静没考上清华,也没和喜欢她的洛小乙在一起。导演说:不管他们是否在一起的,是否考上了北大,这都是他们的青春,都是他们的人生,是啊,我们大多数的人生不正是这样吗?人生的高峰没有几处多的是平凡的日子无能为力的人是如何面对平淡无奇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课题。
我可能看法不一样,要说为什么去看这个电影,可能主要是情怀,毕竟毕业好多年了,有点怀念校园时光,无忧无虑。
我可能看法不一样,要说为什么去看这个电影,可能主要是情怀,毕竟毕业好多年了,有点怀念校园时光,无忧无虑。
《老师,好》差点要成为一部深刻的电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较大,我认为电影除了缅怀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对以前分数式的教学一种抵制,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电影最后的十五分钟,我一直没能看懂,当然并不是剧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后这十五分钟不感觉突兀呢,完全就是为了歌颂教师伟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来的十五分钟,感觉让人看着别扭啊
电影中苗宛秋那种教学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数,我本身也是这样过来的,基庭先生倡导过自由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觉一二线城市可能选择更多,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只能靠分数,电影让我们看见了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也让我们看见了无数☞毛坦厂中学☜背后的无奈与心酸。
电影当做缅怀青春的看就行,歌颂教师伟大的我还真没怎么感动,就当看了个喜剧片。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可能是无病呻吟,过度解度,但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这些分享出来,或许不完美,但也可以为别人扩展一种思路。
看完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怀念,而是压抑。 人物之间的感情是真实而感人的。年少的 情感 是纯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动心的爱情,友谊也是美好的,率真,宽容,义气,师生呢,虽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极为真挚的。 但透过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与反思。 过分压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总端着一个印有奖字的搪瓷缸,这个瓷缸在剧中出现好几次。而与奖相关联的事件,还有教育部门奖励的自行车,学校分配的房子,优秀教师的评选。
时过境迁,当年的奖其实只是换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这棵大树上驻虫。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压抑下,却是异常坚强的。随着音乐的渲染,有几次我都以为这几个学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恋,且失去入团机会的洛小乙的爆发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饭,被老师看不起,朝准老师的酒瓶却挥向自己,在安静家门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毁灭;被老师抓到在天台练健美操的婷婷,孤单而坚定地跳了好久好久,为了,是为了因为自己而错失的班级荣誉,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们依旧活着,韧性地活着,恣肆地活着。就像被暴雨袭击过后,路边蔫了的野花,明天,依旧能挺立脊梁。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当年留下遗憾的北大时,因为自己的事,找县长求救归途中出了车祸,无缘高考。手中染满鲜血的蝴蝶结,思绪停在,安静在课桌下编着蝴蝶结,苗严厉地朝她伸出手,拿过那个蝴蝶结,毫不犹豫地将蝴蝶结扔出窗外……思绪又飘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着口琴的自己,那时候,老师也站在后门,苗回头看他,他,那个时候是点头默许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个十字路口,但其实,真正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个。而高考这个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为文革前夕,85年安静是因为车祸,在与严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凯旋途中。苗在孩子毕业当天,选择离去。他为何那样急着离去呢,现实的压抑,理想的破灭,那个安静编的蝴蝶,巧妙地将自己所受的压抑和孩子们所受的压抑联系了起来,这种压抑在安静的车祸后达到饱和而迸发,他无法面对熟悉的环境,无法面对心爱的孩子。其实,苗的压抑在之前的剧情一直就有铺垫,安静问“成为像你这样的老师不好吗”“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时苗的闪躲。而他,后来依然选择当任小学教师,则是一种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对教育的初心不变,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选班长及误会洛小乙的事件中,他俨然是一副偏心,专制,不好说话的模样,而其实,在后来,他慢慢被孩子活泼的天性感染,而这点感染,在校长说自己这两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学生喊着自己名字,一看,是他们“浪费时间“给自己找自行车时,又被压抑下去,“再这么折腾下去,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看得起”……而后来,拿着染血的蝴蝶结,他,选择离开,逃避。 幸福应是参差不齐的,不是一个模样刻出来的。
他们义气、勇敢、真挚,怎么会、怎么应该被人看不起?
老师.好讲述由于谦老师饰演的苗宛秋老师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之间的纯真 情感 。虽然剧情有点俗套,但还是被感动了。观众感叹:我们那时就是这样的。
大家认识于谦老师可能是因为德云社,他是与郭德纲搭档说相声的相声演员。其实,他也是一名影视演员,早期参演不少影视剧,都是些配角小人物。这是于谦老师第一次担任主演,剧中他带着黑框眼镜,穿着白衬衫带着手表,完全就是那个年代的老师形象。苗老师是公认的优秀骨干老师,他认真负责严格。于谦老师以前都是喜剧角色还是相声演员,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无疑也是一次演技挑战。但他没有让我们失望,他全身心塑造了一个兢兢业业,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没有幽默感的好老师。这部电影里的学生都是新人,虽然演技生疏,但因为年轻大部分应该都是本色出演吧。演技也都被于谦老师盖过了,整体来说电影不错,怀旧系列,有笑,有泪有感动。
很真实的反应了那个年代老师们的精神,演员演技也很到位。
大家好,我是黑米,影视领域创作者,前方可能含有剧透,请谨慎~
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拘谨的校园教育氛围,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老师,苗宛秋一开始也不讨学生喜欢,因为他有着学生讨厌的老师的所有典型缺点:刻板、保守、教条、强势、一言堂、唯成绩论、以成绩取人,等等。
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老师·好》体现出难得的真实,苗宛秋没有享受到主角光环,他没有被夸张地美化。相反,电影的前半程对苗宛秋的“缺点”倒是进行浓墨重彩地刻画。比如影片开篇,通过一个简单的点名,就将苗宛秋的严厉、保守、以权压人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第一次自行车风波后,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洛小乙,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成绩差的“坏学生”……
苗宛秋直言,他只相信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这样的老师简直是很大一部分中国式家长和中国式教师的缩影:他们的确对孩子非常认真,对孩子成绩高度关注和负责,非常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好大学拥有一个好的人生。但他们问题在于,喜欢打着“为你好”“为了你的学习和成绩”的旗号,不遗余力地压制你的一切创新和自由。因此一到高三,苗宛秋就取消了所有副科,学校文艺节也不让学生参与因为要争分夺秒地学习。
电影中,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实现对苗宛秋的 情感 转变,就源于苗宛秋扮演着类似父亲的角色,为学生无私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对“耗子”的募捐,对洛小乙的不离不弃,还是后面为了让安静好好学习免费为其他学生补课……
整部剧看下来 幽默不俗、叛逆放纵,残酷真实,笑中伤感,唯有以梦落幕。每个人都想做最完美的自己,可惜追求完美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当醒悟后才懂得只需找准自己的合适位置的道理之时,光阴不再了。
影片质量黑马,但票房不看好,毕竟片名不讨巧,需要自来水灌溉。
❺ 苗老师洛小乙是什么电影
是电影《老师·好》。
《老师·好》是由于谦监制,张栾执导,于谦、汤梦佳、王广源、秦鸣悦、徐子力、孙艺杨、徐紫茵、郝鹏飞、郜玄铭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
该片以苗宛秋老师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
该片于2019年3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20年1月11日,首届“光影中国”电影荣誉盛典,于谦凭借《老师·好》获得2019年度荣誉推介男演员。
影片评价:
《老师·好》不仅艺术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真”——校园的天真、学生的率真、老师的真诚,而且炽热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爱生的真情、朦胧的爱情、互助的友情。
这种“真”和“情”,以及它们各得其所的呈现方式,赋予了影片一种特殊的格调和魅力,让蹩脚的故事变得有意思,让粗糙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有了这种“真”和“情”作为底色,电影内外的笑声就脱离了段子的油滑,泪水也有异于煽情后的无感。而这种“真”、“情”,正是教育类电影所缺的,更是当下越来越专业化的校园生活和师生关系中久违的。
❻ 《老师好》洛小乙结局是什么
《老师好》洛小乙结局是去当兵了。
电影《老师好》故事里安静和洛小乙有一段非常青涩的感情经历,洛小乙偷偷去办公室拿被没收的斧子,正好被转学来报到的安静看到,她没有举报,洛小乙成功脱身,为了感谢她,洛小乙送给了她一个崭新的背包。
老师好的故事
电影当中这样叙述两人的相遇,有些时候,喜欢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眼。从此,洛小乙对安静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不过两人并没有真的有过交往,洛小乙请安静给自己补习功课,没想到被关婷婷遇到,她举报洛小乙作风问题。
导致两人的关系破裂,洛小乙也没能入团,后来他开始放弃自己,打架斗殴,幸好苗老师没有放弃他,安静也鼓励洛小乙回来上课。洛小乙偷偷去办公室拿走了当时关婷婷意外拍到的他和安静的合影,在公园的亭子里,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幕,单纯而又美好。
电影对于两人的青涩感情,也是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交代,后来安静出了车祸,洛小乙也没有再出现,想必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吧。
或许洛小乙去当兵了,而安静也有了自己的一家书店安放余生。很多人看到《老师好》结局或许会遗憾,但是青春就是如此吧,没有多少初恋能够实现,而最美好也最刻骨铭心的还是那一份单纯美好的遗憾吧。